近年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在坚守与创新中持续发展,依托专业的投资能力,在践行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公募基金总规模屡创新高,并在今年首次突破35万亿元。
随着行业体量持续增长,多家公募机构公开发声表示,行业进一步成长需要以长期主义为锚点。当前,各家机构正将长期主义理念全面融入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长期主义成共识
对公募基金而言,长期主义并非可选项,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路径,这已成为普遍共识。
易方达基金总经理吴欣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必须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而金融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绿色转型、支持数字经济、助力民生福祉,都需要着眼长远、保持耐心、久久为功。”
“长期主义是公募基金发展的基石。”景顺长城基金认为,公募基金的使命是向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回报,而投资规律决定价值的实现需要时间,只有长期资金才能陪伴优质企业成长,从而真正支持国家经济转型和创新战略。
今年5月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被视为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南。《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等要求。在南方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茅炜看来,《行动方案》为行业破解发展痛点、锚定长期主义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茅炜同时表示:“在践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长期主义是公募基金行稳致远的必然选择,而投研一体化、平台化则是将长期主义从理念转化为实践的‘桥梁’。唯有通过体系化建设夯实投研人才底座,以数智化平台沉淀价值,用机制化设计锚定长期导向,才能真正实现‘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的目标,让长期主义成为驱动行业自身成长、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投研是关键抓手
在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全流程中,公募机构正将长期主义落到实处,其中投研体系成为践行该理念的重要着力点。
吴欣荣介绍称,在投资端,易方达基金强调过程管理、闭环管理,不断完善长效激励机制,在考核中偏重长期业绩、团队贡献及合规风控等指标,多年以前就将近三年、近五年的中长期业绩在考核中的占比提升至80%,是行业较早执行这一标准的公司,并将风格稳定性、回撤水平、投资者盈利情况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多维度引导投研人员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南方基金以“人才梯队建设”为核心推进投研体系升级。茅炜表示:“对公募基金而言,投研能力的核心在于‘人’,而长期主义的落地,首先需要一套能推动人才持续成长、确保理念有效传承的体系化机制。这既是投研一体化的起点,更是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根基。南方基金致力于打造梯次合理、风格鲜明且队伍稳定的专业人才团队,为此,我们构建了分层培养、经验传承、跨域协同的立体化培养模式。”
工银瑞信基金表示,20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以投研能力建设为基石,持续推进“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将“长期主义”理念深度融入公司战略、投研运作及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逐步构建起以长期价值为导向的企业文化通过金字塔式投研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打造了股债双优的多资产管理能力。
景顺长城基金则要求基金经理坚持从基本面出发,追求持续的长期收益,与持有人利益和市场长期方向保持一致。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中,三年及五年的长期业绩考核占据更高权重。同时,通过定期投资回顾,深入回顾其组合的投资纪律、投资风格和中长期业绩表现,帮助基金经理保持风格不漂移,并持续沉淀和优化其投资方法论。当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与市场不匹配、业绩表现落后时,公司给予较长的观察与成长期,支持和鼓励基金经理投资风格保持稳定。
借助数智化提升运营效能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公募机构正积极借助数智化工具有效提升运营与投研效能。
茅炜表示:“在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投研一体化已超越‘研究支持投资’的传统范畴,需通过数智化、平台化手段,将分散的投研资源整合为‘可沉淀、可复用、可协同’的价值网络,切实提升投研效率,践行长期主义。”
在金融科技领域布局方面,吴欣荣介绍称:“易方达基金着眼于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期的技术变革,在行业内率先组建金融科技团队,不断探索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与资管业务的深度融合,为长期可持续发展赋能。”
“南方基金借助数字化手段增强投研协同与条线共享能力,完善反馈机制,有效提升投研转化效率;通过智能化工具对投资过程和结果开展量化分析,确保投资行为始终锚定长期价值,增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茅炜说。
工银瑞信基金则持续加快数字化转型。近年来,该公司加快推进建设新一代资产管理平台MIRRORS(智镜),推进管理驾驶舱以及智能投研、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运营、智能办公等“一舱五平台”,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