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国商会近日发布了《2025年中国商业报告》。该报告是针对在华美资企业进行的历史最悠久的调查报告之一。今年,共有 254 家上海美国商会会员企业参与了调查,内容涵盖公司业绩、经济前景、投资、经营挑战、监管环境、美中贸易、供应链重组等方面。
报告显示,虽然美中贸易关系波动令整体商业信心承压,但会员企业普遍感受到中国营商环境的显著改善,对未来市场开放的信心持续增强。
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从透明度到市场准入,再到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政府在多个层级所作的努力正在产生实质性效果,“几乎在所有方面我们都看到了显著改善,这也是这份报告的重要亮点之一”。
中国营商环境全面改善
报告显示,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的感受持续向好。其中,48%的受访企业认为监管环境更加透明,较去年提升13个百分点;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表示过去几年中国对外资企业的政策法规有所改善;41%的企业表示对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抱有信心,较去年大幅上升。
郑艺表示,这些积极变化表明,中国营商环境正朝着更加透明、规范和开放的方向发展,外企对市场机遇的信心正在恢复。
在经营业绩方面,企业的韧性同样得到体现。57%的受访企业在2024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高于去年的50%。尽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在,但中国市场庞大的需求潜力以及持续的政策优化,仍是推动外企在华稳健发展的关键动力。
贸易挑战仍存,企业期待政策改善
与此同时,美中贸易摩擦仍是企业最关切的挑战之一。64%的受访企业预计,中美间的关税问题将对其营收产生负面影响,多个行业将受到显著波及。其中,化学品行业受影响比例高达88%。
面对关税压力,企业的诉求也更为明确。48%的受访企业呼吁美国政府取消所有对华商品关税和非关税壁垒,34%的企业希望恢复最惠国税率。上海美国商会主席雷蒙强调,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努力已经获得会员企业的认可,但这些成效正被贸易摩擦掩盖。他呼吁两国政府共同建立稳定、透明的制度框架,为跨境贸易与投资营造更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在创新与本土化中寻找机遇
展望未来,郑艺建议,美国企业在华应更注重创新和差异化,而不是简单依赖价格竞争。“中国市场竞争激烈且充满活力,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核心优势,不能简单复制美国的运营模式。”他认为,企业应采取“在中国,为中国”以及“在中国,为全球”这两种策略模式,既能降低关税风险,也能借助中国市场的优势拓展更多机遇。
总体来看,《2025年中国商业报告》传递出双重信号:一方面,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获得外企认可,企业信心回升;另一方面,美中贸易摩擦与地缘政治风险依旧是制约预期的主要不确定性。如何在稳定政策环境中释放更多合作空间,将是未来中美经贸关系与外企在华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