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胶版印刷纸期货及期权,燃料油、石油沥青和纸浆期权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正式挂牌交易。同日起,石油沥青期货以及燃料油、石油沥青和纸浆期权纳入合格境外投资者(QFI)交易范围。
这是上海期货市场高水平开放的最新成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徐祥楠表示,新期货上市,将提升我国造纸行业竞争力,助力形成“中国价格”,吸引全球要素参与。
在9月12日的活力中国调研行活动中,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推出中国期货市场首个国际化品种原油期货,到如今已有原油、低硫燃料油、20号胶、国际铜、集运指数(欧线)等5个期货品种和原油期权直接对境外投资者开放,铜、黄金、原油等32个期货、期权品种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上期所不断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让“上海价格”“中国价格”辐射全球,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期货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对于贸易公司来说,期货合约可以用来对冲现货价格暴涨或暴跌的风险,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上海期货市场开放,将“交易请进来”,让“价格走出去”,也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环。
目前,上期所境外参与者来自六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量每年呈两位数增长。2024年末,上期所特定品种路径下的境外客户数量同比增长约两成,QFI客户数量同比增长约六成。
2025年5月,随着日本大阪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上海天然橡胶期货”合约,中国期货市场的高水平开放进入全新阶段。
天然橡胶是汽车、航空等制造业的重要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全球产业链稳定。中日两国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消费国和贸易国,“上海天然橡胶期货”也可以成为日本及全球投资人和贸易企业的定价基准和风险对冲工具。
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二部高级经理高一铭介绍,本次授权合约创新采用“上海胶”人民币价格直接引用的计价模式,即直接引用上期所天然橡胶期货交割结算价的人民币价格作为日本大阪交易所合约的交易点数,每点乘以100日元进行现金交割。此举省去汇率换算和税率扣减,为全球产业链和投资者提供价格透明、交易便捷的风险管理工具,实现我国期货市场价格以人民币报价直接输出至境外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以制度创新实现“中国价格”直挂,丰富了“中国价格、全球交易”的应用场景。同时,通过“人民币定价+日元结算”模式,既保留了人民币价格的核心定价地位,又避免境外投资者直接持有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有助于提升“人民币胶价”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贸易中采用人民币计价的接受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据悉,“上海天然橡胶期货”合约自2025年5月26日在大阪交易所上市以来,截至8月底,累计成交4705手,其价格与上期所天然橡胶期货合约收盘价相关性超98%,价格联动紧密。根据国际期货业协会2025年7月数据,授权合约月成交量1713手,月末持仓量852手,在全球23个农产品外挂合约中均排名第8。
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突破后,上期所并未停下步伐。“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上期所平台的对外开放。”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7月,上期所已正式发布业务规则国际化版本,此举旨在构建一套与上期所平台国际化相适应制度体系,助力未来在符合条件的商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引入境外特殊参与者、境外中介机构和境外客户,推动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