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郑州9月12日电 (记者阚力)近日,河南省会郑州入选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十大试点,其中作为第五生产要素的数据备受关注。12日,多位业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郑州数据要素产业生态正在构建,此举有望助力其在数据共享、交易与开发利用场景等方面蹚出一条新路。
这次部署的十个试点,以东部沿海地区居多,位于中部地区的河南郑州市等占据三席。在11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这十个试点被认为是发展基础较好地区,2024年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
2025年,河南经济总量预计可达6.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认为,郑州能够入选试点地区既是实力所在也是发展所需,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中部地区的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化程度不够,开展试点工作能够推动市场化改革。
此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仅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还涉及技术、数据、算力等创新要素。近年来,将“AI之城”作为目标的郑州,以算力、算法和算料(数据)为底座优势,全力发展人工智能。在张占仓看来,数据这一关键生产要素必然是郑州开展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头戏之一。
记者梳理发现,“郑州版”改革方案提出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并将其细化为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规则、拓展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三大方面。
事实上,数据流通郑州一直在做。2023年成立的中电(郑州)数据产业有限公司已在教育、农业、医疗、交通等领域储备新注册企业识别等30个数据交易应用场景。其建设的华中地区首个“数据金库”已接入100亿条数据,签约23家数据元件交易合同。
郑州数据交易中心首创的全省共建统一数据交易平台,挂牌数据资产和上架数据服务超1500个,累计实现交易额超20亿元。张占仓告诉记者,目前,数据交易仍面临数据定价难、交易规则不完善、数据权属界定模糊等诸多挑战。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向记者表示,郑州此次试点改革的核心在于“枢纽经济+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以交通物流、人口规模、农业基础等现实优势为支点,撬动数据要素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同时进一步探索从平台建设到生态构建的“郑州路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