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多家银行展示了金融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最新成果。
比如,在民生服务专区,工商银行与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联合打造的“数字人AI智能客服”升级亮相。用户仅需说出身份核实信息,即可轻松完成录入与查询。同时,借助配套的便携式外拉终端,还可现场完成公积金联名卡申请、激活、功能绑定,即时享受家装分期等住房消费场景权益,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用户少跑腿”。
北京银行推出两项产品服务:一是“人工智能+”服务计划,将面向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构建“以金融服务AI,以AI服务AI”的综合服务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二是北银金科璇玑Data Agent产品,这一新一代数据智能产品由北京银行科技子公司北银金科研发,通过对话式、全渠道、多模态交互实现“自由用数”,打造一站式决策分析闭环,助力挖掘数据价值,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透明度与安全性。
毕马威中国发布的《智能行业——通过AI驱动转型创造价值的蓝图》指出,企业AI价值创造需经历“赋能(赋能员工)—融合(实现工作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演进(推动企业发展演变)”三阶段成熟度建设,且需同步提升基础、职能、企业三个层面的AI能力。
毕马威中国数字化赋能及人工智能主管合伙人张庆杰谈到,各个产业体系在AI应用和部署方面正表现出生态融合及差异化应用并存的格局。在生态融合方面,“人工智能+”带来高质量数据供给、数字新基建等,在差异化方面,例如在互联网业务中,生成式AI有望贯穿 “创作—运营—交互—研发”全链条;而作为数据密集型领域,金融行业当前AI应用应更聚焦于如何综合利用现有信息和数据洞察客户需求、优化智能决策、提高业务流程效率、强化风险管控等,而非直接打造面向客户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