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守护食品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9月11日,以“尚德守法共享食安”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在北京举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食品企业、行业协(学)会、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代表齐聚一堂,为营造良好食品安全环境建言献策,推动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食品安全。
严厉打击食安犯罪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着力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聚焦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表示,近年来,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昆仑”“国门守护”“铁拳”等专项行动,始终保持监管执法高压态势。
在主场活动的权威发布环节,公安部、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成效。
农业农村部门办理常规药物残留超标行政执法案件1.2万余件;海关总署退运或销毁不合格进口食品5924批次;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贯通检查食品生产销售主体256.76万家次……相关数据体现了国家集中整治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强大决心与积极作为。
“我们聚焦靶向治理,针对校园餐、肉制品、外卖、预制菜等群众关切的领域,深化行刑衔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唐文弘介绍,北京作为首善之都,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坚持立法与执法并重,以“零容忍”态度严惩违法犯罪行为。
社会各方协同发力
守护食品安全需要社会各方凝聚共识、共同努力。“我们要以广泛宣传凝聚社会共识,以群策群力汇聚多元智慧,推动食品安全在全民共建中实现人人共享。”罗文表示。
各地区相关部门积极履行属地责任。2022年9月,国务院食安委印发意见,推动各地分层分级对应包保干部,把责任压实到最小工作单元。
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凉高山街道上田坝社区,有一批C级包保主体,包括小餐饮店、小经营店、小作坊等,其包保干部是社区工作人员胡梦豪。胡梦豪将辖区划分为3个网格,创建“一户一档”,明确“每户必查、问题必跟、整改必验”,3年来辖区内食品安全投诉量下降73%。
胡梦豪是全国200多万名包保干部的代表。推行包保干部制度3年来,他们深入一线,以“四个最严”为准则,以“党政同责”为担当,共同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企业是守护食品安全的重要主体。“公司始终将食品安全作为立身之本、发展之基,着力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食品供应和安全保障体系。”首农食品集团总经理袁浩宗在活动上说,“我们强化过程管理,实施数字化建设,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仓储物流实时监控与调控,建立覆盖全链条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近年来,校园食品安全备受关注。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在健全制度、智慧赋能、食育融合三方面发力,守护师生饮食安全。该校校长林伟明说,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持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压实平台企业责任
近年来,我国平台企业迅速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食品安全、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等方面的问题。对此,监管部门积极行动,强化线上线下协同监管,督促指导平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合规经营,共同维护网络餐饮食品安全。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要强化对餐饮外卖、生鲜电商、直播带货等网络食品销售新业态的监管,压实平台管理责任和相关经营者主体责任,加力整治证照不全、虚假宣传、幽灵外卖等行为,加快推进线上线下同标同质。
各平台企业也不断采用新技术、推出新举措,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美团推出“互联网+明厨亮灶”,搭建餐饮上下游沟通的桥梁,把餐厅后厨搬进直播间,提供更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饿了么总裁方永新表示,饿了么强化AI智能巡检,对后厨卫生、食材储存等高风险环节实时监测,将违规商户限流下线。
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说:“京东将加强对食品供应商的管理和筛选,更加严格审核入网商户资质,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