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2 06:07:39 股吧网页版
把创新做成一种“气候”(连线评论员)
来源:人民日报

  对话人:

  常晋本报评论员

  王庆峰南方日报评论员

  常晋: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作为创新高地的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截至今年6月,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其中独角兽企业2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7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创新发展秘诀何在?

  王庆峰:谈创新,就不得不提“4个90%”:广东约90%的科研机构设在企业,约90%的科研人员来自企业,约90%的研发经费、发明专利申请源自企业。这充分体现了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这里有“大象起舞”。组建国有企业创新联盟,聚焦核心技术协同创新;委托华为等领军者以“业主制”牵头攻关,把单点技术变成产业链标准。这里也有“蚂蚁雄兵”。搭建各种孵化载体,设立天使投资后补助等项目,5年间让近400家初创型科技企业获投资约25亿元。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大而强”和“小而专”在创新场里各展其长,形成了千军万马齐创新的生动局面。

  常晋:广东的经验不仅为区域发展提供借鉴,更蕴含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协同之道。“有形之手”精准发力,带动“无形之手”充分施展所能,促进产供链协同,推动形成高低互配、双向互促、“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环境,让新质生产力竞相迸发。

  王庆峰:创新也是个改革命题。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创新的一池春水,广东以松绑、滴灌、容错的“三板斧”,为创新探索增底气。

  为科研松绑。东莞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立项与经费使用由科学家拿主意。有研发团队本来打算用900多万元进口设备,后因国外禁售便自主研发,成本降至三四百万元,而省下来的经费,允许调到别的地方做研究使用。

  引金融活水。广东出台“科技金融15条”,推广“科企支持贷”等融资服务,截至6月底,全辖科技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上半年科技保险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11万亿元。

  有容错兜底。前不久,深圳发布“宽容失败”指引,划定清晰的“容错”边界,明确5项勤勉尽责条件和9种免责情形,鼓励科研人员大胆试、大胆闯,消除其后顾之忧。

  常晋:树立系统思维,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支点,释放资本、人才、企业的活力,既可疏通发展堵点、清障赋能,更能打造创新生态、孵育新苗。谋创新,重点还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打通这“最后一公里”,才能催生新产品、新产业、新动能,形成新质生产力。

  王庆峰:广东的创新成果转化效率较高,主要是因为打通了转化的全链路。

  看科研端,广东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等制度,推动实施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并鼓励创新主体将科技成果使用权作价投资孵化科技型企业。去年,全省专利转让和受让超14.1万次,技术交易额达2636.10亿元。

  看中间环节,“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等模式的推广,共性技术平台、概念验证中心等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产学研融通。

  看应用端,广东拥有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创新成果落地有坚实支撑。2023年以来,广东发布4批次149个应用场景机会项目,组织新型消费、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供需对接和路演活动,促成90多个项目落地。去年底印发实施相关行动方案,聚焦20个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升级。

  常晋:推动创新链贴合产业链做研究、产业链沿着创新链来布局,二者无缝衔接、双向奔赴,就能促成一个个创新成果“落地生金”。除了产业链,人才链也是创新发展的必要因素。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

  王庆峰:没有世界级人才,就没有世界级科创中心。一手抓育才,靶向发力培养拔尖人才、紧缺人才、复合型人才。一手抓引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师资格互认、跨区域科研资助、大科学装置共享,促进人才供给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越来越多高素质人才汇聚于此,将进一步释放产业创新活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常晋: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广东的经验证明,创新驱动不是单点的技术突破,而是制度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育的系统工程。政府有为、市场有效,转化有道、人才有位,把创新做成一种“气候”,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方能不断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