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欧洲国家近年来大幅增加国防预算,但在情报监视、太空系统、远程打击及导弹防御四大关键领域仍存在显著能力缺口,导致其在安全防务层面持续依赖美国。该报告于9月9日英国国际防务与安全设备博览会开幕前夕发布,指出尽管2024年欧洲整体国防开支较2014年增长近50%,战备短板却仍未得到有效弥补。
据参考消息援引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9月9日报道,报告系统评估了当前欧洲防务建设的进展与瓶颈,指出北约欧洲成员国在情报、监视与侦察(ISR)平台及地理空间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据估算,欧洲若要以自有系统替代美国目前为北约紧急事态部署的8个信号与电子情报平台,需耗资至少48亿美元。尽管部分欧洲国家已开始采购ISR飞机并逐步发展国家卫星星座,美国制造仍构成北约在该领域能力的核心支撑。数据显示,美国拥有超过80架有人驾驶ISR飞机和34架信号情报飞机,而欧洲国家总共仅分别运营36架和11架。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用于情报行动的能力亦存在类似差距。
太空能力被列为另一重大薄弱环节。欧洲当前发射能力高度依赖法国的“阿丽亚娜”和“织女星”运载系统,尽管德国、意大利与荷兰等国正积极扩展本国太空架构,但仍远未形成战略自主。报告特别指出:“欧洲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进入太空——仅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在2025年上半年的发射次数,就已超过2015年以来欧洲‘阿丽亚娜’及‘织女星’全系列火箭发射总量的总和。”
在远程打击能力方面,欧洲同样面临严重制约。除法国和英国等极少数成员国外,绝大多数欧洲国家缺乏可打击1000公里以外目标的陆基或海基导弹系统,这极大限制了欧盟及北约维持高强度地区冲突的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欧洲在陆基防空与导弹防御领域的市场结构正发生显著变化。报告显示,欧洲防务采购越来越依赖非北约供应商,尤其是巴西、以色列和韩国。受欧洲军事现代化紧急需求的推动,这三国的对欧国防出口合同从2018-2021年间的24.8亿美元猛增至2022-2025年的271.1亿美元,增幅近十倍。然而,国际战略研究所分析师强调,欧洲一体化防空与导弹防御体系仍存在明显漏洞,尤其在短程、中程和远程分层防空能力方面亟待加强。报告明确指出:“欧洲的末段导弹防御目前主要依赖美国,无论是各国军队使用的美制‘爱国者’系统,还是驻欧美军自身部署的防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