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东方金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份(含兵团)披露了9月份地方债发行计划,拟发行规模约7771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计划发行规模460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多地拟将专项债投向领域扩大至政府投资基金。业内人士表示,这是财政资金的一次创新尝试,将专项债投向扩大至政府投资基金或有助于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拓宽政府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更好助力地方产业升级。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至8月,地方债发行量为7.68万亿元,同比增长42.2%。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量为3.26万亿元,已完成全年进度的74.2%,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发行量为1.92万亿元,已完成全年发行额度的95.9%。从各省份公布的资金用途情况看,今年地方新增专项债资金用途更趋多元精准,主要用于项目建设、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土储等方面。其中,东方金诚统计显示,截至8月底,已有6个省份发行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金额合计360亿元,主要用于加大对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的支持。
政策面上,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发布的《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提出,“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实行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未纳入的项目均可申请专项债券资金”。
根据该《意见》,政府投资基金未被列入“负面清单”。“这突破了此前专项债券不得作为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基金资金来源的政策限制。”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这一投向领域的扩容有助于缓解传统基建领域优质储备项目不足导致的“钱等项目”等问题,提高了专项债发行和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政府投资基金是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支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可以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同时也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相关投资领域,放大财政资金撬动效应,共促地方产业升级。此外,基于专项债低利率、长期限的特征,也可以为政府投资基金拓宽低成本的稳定资金来源,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
近期,多地披露的预算调整方案也在专项债资金分配章节中表示,安排专项债资金用于政府投资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重点领域发展。例如,安徽省财政厅最新披露,拟发行期限20年、规模50亿元的2025年安徽省政府专项债券(七十一期),将于9月16日招标。此次募资拟用于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
北京市也在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安排方案中提及,将积极开展专项债券注资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试点工作。其中,市本级专项债务限额129.66亿元,重点用于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特殊重大项目、土地储备等领域,支持创业投资基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基础设施、市土储中心市区联储土地一级开发等5个项目的建设。此前6月,北京市就发行了期限10年、100亿元的专项债,用于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这也是地方政府专项债首次用于投资政府引导基金。
上海市则在近期披露的市级预算调整方案中提及,财政部下达该市的2025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1155亿元。资金额度主要用于“两旧一村”等城市更新项目以及重点片区土地收储项目、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注资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此前的8月29日,上海市发行了一批新增专项债,其中2025年上海市政府专项债券十九期(15年期50亿元专项债)用于上海未来产业基金。
随着政策不断完善,政策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发行专项债用于政府投资基金有望趋于常态化,其中经济实力较强、科技企业数量较多、股权投资活跃且回报率高的地区将更多受益。不过,冯琳强调,考虑到债券资金和股权资金的性质差异,需强化投资项目筛选、风险防控和制度保障。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此类专项债的发行规模能有多大、对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发展规模的影响以及投资效果如何,仍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