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2 02:07:00 股吧网页版
完美公司走“钢丝”:直销与传销的灰色边界
来源:财中社

  近期,因数起消费者买到完美芦荟胶假货,完美(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完美公司”)引发关注。

  而完美公司直销模式长期游走在合法与非法的灰色地带,经销商层级提成、强制消费与虚假宣传争议不断。监管高压下,完美公司模式设计或成公司持续运营风险源。

  完美公司不完美:绿色光环下的阴影

  官网信息显示,完美公司成立于1994年,主营保健食品和日化用品,是由马来西亚完美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来完美”)在广东省中山市投资设立的侨资企业。马来完美创始人、马来西亚华裔企业家古润金,同时担任完美公司董事长。

图片来源:完美公司官网

  凭借直销牌照,完美公司已扩展至数万经销商网络,产品线覆盖芦荟胶等热门品类。

  2025年9月5日,完美公司获“2025绿色低碳优秀案例”,表彰其华南和扬州基地的水循环利用及光伏系统。该奖项突出公司“绿色从根开始”的理念,通过沙棘基地和山茶油开发,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2025年3月15日,媒体刊发《共同成长完美生活完美公司升级战略与价值主张共筑健康美丽新未来》,赞扬公司推动“健康中国”活动,如“完美践行健康中国2023-2025年计划”。

  然而,这种正面形象与运营争议形成鲜明对比。公司模式强调团队扩张,长期被指“借直销之名行传销之实”。

  传销疑云:层级提成与拉人头机制

  完美公司计酬方式将收入与“发展人员”深度绑定,经销商从下线乃至下线业绩中抽取多层提成。这涉嫌违反《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该条例禁止以发展下线为主要盈利来源的报酬计算。

  早在2013年,此类机制就引发质疑。经销商被激励“带团队”获利,远超个人销售收益,形成金字塔式结构。

  《禁止传销条例》定义传销为“通过发展人员,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销售业绩计算报酬,牟取非法利益”。完美公司操作中,上线描绘“下线越多,赚得越多,轻轻松松月薪5000+”,蓝图诱人却风险重重。模式一旦被认定为传销,核心经销层与管理层均可能触及刑责。

  从直销员到双金钻石经理,6级体系中,发展下线越多,抽成越高。中级经理可获下属第一代9%、第二代8%、无限代6%,年入最高25万元,且世袭传承。

  入门门槛:强制消费的隐形枷锁

  加入完美公司需购买数百元产品套餐,方可获得会员资格或发展下线的权限。此举涉嫌违反《直销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该条例明确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购买产品作为参与条件。

  具体操作中,完美公司要求新成员通过积分激活账号,通常需累积600积分。常见模式是上线赠送200积分,剩余400积分需通过自购产品达成,产品价格动辄数百元。这不仅抬高了入门门槛,还将经销商推向经济风险边缘。为维持会员资格或晋升层级,经销商常面临业绩压力,需不断自掏腰包囤货,甚至陷入“花钱买资格”的恶性循环。

  知乎上,一名女大学生在2023年分享了亲身经历,揭露了这一机制的隐形枷锁。她被学姐拉入微信群,后被邀参加线下活动。学姐称加入完美需激活600积分账号,主动赠送200积分,并催促她自购价值400积分的产品。她回忆:“学姐说激活后就能‘开始事业’,但我算了算,这等于先投几百块钱买产品,而且后续还得不断买。”她察觉到“赚熟人的钱,像传销”,最终选择拒绝。

  活动中,她观察到经销商被要求在公司指定App或小程序购买产品,每件产品对应积分,积分累积决定提成和层级。

  网友评论进一步揭露了这一机制的危害。一人提到:“我姐妹花了四五万,按月固定买产品,一步步陷进去。”另一人直言:“这不就是合法的传销?”

  经销商囤货现象严重,为达成业绩,一些人自购产品并鼓励下线囤货,如2016年一案例中,有经销商砸20万元冲级。

  完美公司辩称,购买产品是个别经销商“自愿行为”,并强调积分制度为激励销售。但在实际操作中,强制消费的门槛让新人难以退出,而业绩压力迫使经销商不断投入,稍有不慎便深陷财务泥潭。这种模式不仅侵蚀从业者的经济安全,也让“直销创业”的承诺沦为镜花水月。

  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营销陷阱

  经销商常用“消费致富”“越用越便宜”话术,宣称普通食品“抗癌”或“调理便秘、皮肤、体重”。涉嫌虚假宣传的同时,更可能违反《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完美公司经销商线下活动现场,“专家”们推销“光靠平时食物无法获取元素,全由完美产品实现”。参与者齐声回应“对”,氛围“污烟瘴气”,男女老少混杂,台上穿插旗袍走秀和抽奖,推销福利如“免费出国游”。

  前述女大学生质疑产品价格高昂,实际效果却不明显。她描述:“他们说用完美产品能调理皮肤、体重,但我看学姐和团队成员的外形,感觉没啥变化。”这种强制消费的模式让她感到不安,仿佛“入局即被套牢”。

  网友吐槽“所有主动热情都是让你消费”,另一人称“小姨家做过,被骗了,以为电视广告过就是正经公司”。

  历史上,完美公司芦荟矿物晶产品曾引发消费者健康争议。2005年,央视《生活》栏目报道云南张蔼洁服用后类风湿加重,无法行走。2006年,湖南刘国华服用10天后腹泻呕吐,经销商称“好转反应”,延误治疗致死,其母李淑平控诉无门。类似个案包括江苏仇召康、浙江王精华等报告消化不适。法院判决刘国华、仇召康死亡“与产品有因果关系”,但完美公司推责经销商个人行为。

  假货投诉:渠道乱象下的消费者之殇

  假货问题反复上演,公司常归咎“非正规渠道”。

  2025年7月10日,一消费者在美团买药板块购完美芦荟胶40g,11元。收货后防伪码已扫描,包装异于官方。官方客服确认拼多多(PDD)非授权,商家拒提供发票,仅给拼多多截图。消费者援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要求退一赔三,最低500元。也因此被吐槽,花11元买芦荟胶,却要走法律途径才能索赔500元。

  2025年6月7日,另一消费者于5月18日在淘宝天猫超市购完美芦荟胶,拆开外包装塑封膜后发现空瘪瓶子,无封口膜,瓶身有折痕,外盒与瓶子生产日期不同。消费者质疑生产车间卫生,疑混装不同批次用完产品,并要求按商家“假一赔十”承诺进行法律赔偿。

  2022年3月,淘宝完美直营店售芦荟胶,液体流动状,与正品挂壁不同。卖家称防伪码验证通过,但买家质疑码与产品无关。同年7月,完美公司协助执法,抓获3名售假嫌疑人,查获假冒仓储窝点。但视频平台直播售假成重灾区,完美公司虽升级“局部核微孔技术”防伪技术,但消费者购假投诉不时见诸投诉平台。

  电商平台仅为购买渠道,经销商假冒或非授权销售,完美公司追溯机制仍需提速建设。

  监管高压:检查频仍隐患未除

  2019年,媒体报道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完美公司在未获批的区域如湖南永州、湖北武汉开展直销活动,涉嫌违反《直销管理条例》第十条,该条例规定直销企业仅限在批准区经营。同年12月,湖南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卷入“完美直销”事件,引发跨区经营质疑,公司表示将调查但未公布结果。同在2019年,多名经销商未持直销员证即销售,违反第十八条,市场监管部门对此开出罚款。2018年,广东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完美公司违规直销案,包括未持证销售行为,罚没1040万元。

  2025年3月,鄂尔多斯市市场监管局专项检查完美网点,排查传销、退换货及虚假宣传。该局强调建立完善制度,但未公布结果。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持续打击新型传销,包括消费返利模式。若认定传销,《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规定:组织者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罚金;情节严重,五年以上。

  4月,公安部市监总局出台新规,对涉及直销企业执法加强协作。

  直销与传销界限模糊:前者靠产品销售,后者靠入门费和层层提成。完美公司产品定价高、退货难,经销商重“拉人”而非正常卖货,模式设计风险或正是深层次主因。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