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我们投了不少具身智能的项目,从本体到大脑再到一些部件,我们认为具身智能现在是AI发展的最好载体。”9月11日,梅花创投创始人吴世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2025年服贸会”)“具身无界: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论坛”上开诚布公。以“快准稳”的投资风格著称的吴世春,在投资界被誉为“快狼”,关注的领域从移动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站在产业端,他认为,“大模型的格局基本确定,巨头已经为整个市场搭好基础设施”,回归投资角度,吴世春表示,“资本的兴奋点从大模型转向应用,转向为业务和结果付费”。
他从DeepSeek的崛起讲起:“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中国科技资产的重新评估。”吴世春进一步举例:“中国AI相关企业的估值在过去一年平均上涨了37%。DeepSeek通过改进国产芯片的运算逻辑。”
“AI重塑一切已经是明牌,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2025年是产业的拐点,也不是很多人都能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把拐点思维与业务结合起来。”吴世春道出了现状。
他将当下类比互联网时代的2002年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2011年。“不同背景的公司身处不同的位置,创业者要远离会被大厂‘炮火’覆盖的地方;要提前思考终局、选择小切口;要有独特的数据和场景。”他以硅谷的笑话举例:“每一次OpenAI升级,都会让一批创业者鬼哭狼嚎,就是因为这些创业者做的产品和服务很容易被大厂覆盖。现在的具身智能领域,也有不少类似的重复创业情况,这种同质化的创业最终会消耗很多人的青春和财富。”
他提到:“‘强连接’能带来支持,‘弱连接’才能带来机会。梅花创投投的很多企业,都是在跨界的地方发现的机会。”同时,他还多次提及聚集垂直细分领域,“随着大模型的发展,技术门槛降低,单纯技术背景不再占优势。创业者应选择成熟的垂直细分领域,深入理解行业痛点,用AI重塑工作流程”。
作为一位创造过1500倍回报,投资理想汽车、小牛电动获得超200倍回报的投资人,吴世春总结了梅花创投在AI领域的投资思考:“我们投AI,不是投AI的技术和功能,也不是投项目制公司。我们希望投资那些在AI科技浪潮里,能成品牌的科技产品、能成生态的技术平台、能成垄断的零部件或原材料供应商。”
具体到AI Agent(智能体),吴世春也分享了自己的观察:直面用户的通用型Agent,如Manus、Genspark等,是大厂的主战场,竞争激烈;Agent基础设施与框架层面临标准化的问题。梅花创投重点关注面向特定行业的垂直化Agent,如深度赋智,同时也看好面向C(用户)端的垂直场景应用,如MetaGP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