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传统航运旺季,从外高桥港区到洋山深水港以及南港,上海各个码头一派繁忙的景象。去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准箱,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今年这一纪录有望再次刷新。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2万标准箱,创造了新的月度纪录。
9月11日,记者跟着“活力中国调研行”活动走访了临港新片区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外高桥港区海通国际汽车码头等地,发现屡创纪录背后,是上海加速补短板、拉长板,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的进展。

今年1至7月,洋山特殊综保区实现进出口额超2110亿元,同比增长32%。
支持先行先试
临港新片区内,高科技企业、物流企业集聚。临港新片区自2019年设立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7%。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综保处处长林益松介绍,临港新片区是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试验场,近一年来,新片区全力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通过实施区域特殊落户政策,赋予重点单位人才认定权,2024年临港新片区人才引进、落户超4.3万人,增长36.4%。
通过推动跨境数据安全便捷流动,实施“负面清单+操作指引”模式,高济健康、汇丰金科、科戈波特等外资企业进驻临港新片区开展增值电信业务。
通过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延续并扩围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上半年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规模达150.4亿美元,增长23.6%,占全市比重48.2%。
通过加快释放外资班轮沿海捎带政策效应,上半年洋山港国际中转和集拼箱量占比提升至19.2%,航运枢纽能级进一步提升。
当下,航运业加速绿色转型,因此今年上半年,洋山港落地全国首单国际航行船舶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完成首单国产绿色甲醇批量加注。
这些先行先试的探索,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以及其他几个中心赋能。
位于临港新片区内的洋山特殊综保区,同样不断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
比如洋山特殊综保区提出建设“新型贸易示范区”目标,大力拓展期现联动、保税交割、三单融合等业态创新,帮助国内外企业高效应对贸易环境变化,提升自身竞争力。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洋山特殊综保区实现进出口额超2110亿元,同比增长32%。

临港新片区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集聚创新资源
环湖西一路855弄,是临港新片区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的所在地,目前已有中远海运、上港集团、中波轮船、哪吒智慧科技、安通控股、卫狮船务、兴河船务、亚氏船级社等数十家航运服务企业入驻。
这栋大楼集成了“一站式”航运政务办理,航运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创新,航运高端人才培训等航运服务功能。
在绿色化方面,楼内有绿色高端海员培训中心,以及“化学工程与低碳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临港基地(华理-复洁绿色能源化工联合实验室)”。后者开发定制了国际航运绿色能源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提升新片区绿色燃料认证服务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在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楼内有航运智能化转型创新应用中心、上港集团智慧远程控制临港中心、中远海运科技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
其中,中远海运集团基于中远海科航运大数据产品“船视宝”,开发了临港新片区国际航运数字船供服务平台,可为客户提供全球船舶的需求预测、预抵信息、供需调度与匹配、商机匹配、订单管理、电子合约、作业申报、电子单据流转、智能调度等综合服务。
“依托临港新片区国际航运数字船供服务平台,我们在临港新片区实现全球首单全流程数字化船燃加注,显著提升了燃油加注效率、便捷性和可信度。”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副总经理陈怀海说。
据悉,如果全流程数字化船燃加注实现全面覆盖,预计可有效降低油船空驶率30%,每年将为上海港节省10万小时以上排队时长。
企业们聚集在一起,也有助于联合创新,比如哪吒智慧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就与上港集团、中远海运码头、振华重工等企业合作,打造全新的港航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全解决方案。

长江沿线内贸船通过“水水中转”模式满载国产出口车辆运抵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
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南港,一辆辆汽车排队驶入汽车运输船。这一码头位于临港新片区的洋山特殊综保区内,与洋山深水港隔海相望。
由于汽车贸易需求旺盛,近年来,上海南港发展迅猛,今年1至7月,实现外贸汽车进口38573辆,同比增长18%,外贸汽车出口315640辆,同比增长30%。
旺盛的需求,对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洋山特殊综保区通过设立汽车出口前置仓,在区内高效完成汽车绑扎,实现从“船等车”向“车等船”转变。此外,“数字综保区”也解决汽车整批通关核销等问题,助力企业快速响应市场订单需求。
说到上海汽车进出口,自然要提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国际汽车码头。外高桥是上海口岸进出口汽车数量最大的口岸,其中外港海通码头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单一整车滚装码头。
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有限公司码头运营部魏加健介绍,2024年,海通公司“两港三地”(上海港和太仓港两港,外高桥、临港、太仓三地码头)全年吞吐量达363万辆,年汽车吞吐量首次登顶世界第一。
数据显示,2025年前8月,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累计监管外港海通码头出口96.27万辆,同比增长19.35%。
上海海关所属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查验九科科长陈佳介绍,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国产车通关效率,全力保障国产汽车出口平稳优质发展。
“汽车出口数量不断提升,提高通关效率是我们的重点工作,我们落实‘关企联络员’机制,提前获取出口滚装船靠泊计划,协同海通码头从车辆进港、堆放、查验、移车直至放行等全通关物流环节无缝衔接,不断优化通关监管流程和环节。”陈佳说。
监管有“绿色”通道,运输同样也有。上海外高桥港区位于长江经济带贯通“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依托水水联运模式,出口汽车可以在企业所在属地办理报关手续,经内贸船运抵外高桥港区后,即可办理查验放行手续,使长江沿线港口与上海外高桥港联通成为一体。
2025年前8月,外港海关保障通过“水水联运”方式出口的车辆33.9万辆,占出口总量的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