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报道称,世界黄金协会拟推出“数字黄金”,意在构建全新的黄金交易、结算及抵押方式,并计划明年在伦敦试点。这对全球黄金市场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受访专家表示,数字黄金可提升黄金交易的流动性,但发行人信用审核等风险不容忽视。
如何理解“数字黄金”
记者从世界黄金协会(WGC)获悉,该协会、年利达律师事务所以及咨询公司Hilltop Walk Consulting在9月初共同提出一项愿景:通过推出“上游数字黄金”以实现全球黄金市场转型。世界黄金协会认为,这一创新概念将进一步优化黄金持有、交易及使用方式。
对此,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黄金的市场属性非常鲜明,是RWA(Real World Asset,现实世界资产)有潜力的运作方向。RWA是指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传统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数字代币,实现资产代币化和流动性提升。
他认为,基于黄金的金融属性、投资属性和商品实物属性,世界黄金协会所呼吁的数字黄金对未来黄金市场可能产生如下影响:
一是从黄金的金融属性来看,在全球通胀预期下,如果传统黄金交易市场实现RWA数字代币化,可能带来交易生态的改变。以往买卖黄金都要在银行下单,这种中心化流程需要一个复杂的核实合规性的流程。在分秒必争的金融交易世界里,数字资产价值认证的算力和智能合约执行效率都是传统交易方式无法与之媲美的,于是,代币化资产事实上会带来黄金的高频交易,大大提高黄金的流动性,提升了超越传统交易的“价格发现”的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世界黄金协会总部所处的伦敦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其呼吁数字黄金之举或折射出伦敦作为老牌金融中心想要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迫切性。”孙立坚说。
二是从黄金的投资属性来看,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部分大额实物资产是难以触及的,但RWA可以通过token(代币)将交易单位切割得足够小,让更多中小投资者得以参与投资。这在居民偏好储蓄的时代背景下,具备普惠的社会价值。此外,数字黄金的出现将有助于智能合约的发展,推动黄金的交易机制和交易模式从中心化Web2.0的互联网时代走向去中心化Web3.0的区块链时代。
三是从黄金的商品实物属性来看,由于黄金从开采到形成实物资产再完成市场交易形成财富价值需要时间。因此,黄金产业上游的金矿开采环节企业的回款周期较长。而在经济低迷、流动性过剩的“双低时代”,黄金需求与日俱增,如果能通过数字黄金的交易方式,将实物黄金的价值和虚拟黄金的价格联动起来,那么就能做到让两类黄金的财富效应形成稳定的状态,而不会相互脱节以造成金价大起大落和走向脱实向虚的失衡格局。
“简单而言,就是数字黄金市场的构建起到了资产证券化创造上游产业流动性增强的效果,解决了上游黄金开采业回款能力弱的问题。”孙立坚说,而这里实物黄金的价值是通过特殊技术及时将这类开采、冶炼创造的价值上链,完成实物资产的数字化。这样就会对黄金矿企和冶炼企业形成正向激励,保证实物黄金正常的供给,从而降低黄金矿企和冶炼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实现金融赋能实业和实业反向支撑金融的良性循环的效果。
多重风险待解
在数字黄金备受关注之际,其潜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龚秀国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数字黄金可提升黄金交易的流动性,更好满足不同偏好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但发行人信用及支撑数字黄金的实物黄金异常重要。由于黄金除了商品属性,主要是避险资产,即规避美元贬值风险、通胀风险及地缘政治风险等,但本身没有收益。因此,鉴于黄金不同于其他生息资产,数字黄金一旦推出,对黄金交易规则和监管规范的要求十分重要。
孙立坚认为,野蛮生长的比特币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发行方利用其对专业技术的先发优势,实现不合理牟利。同理,数字黄金的推出也面临着道德风险。这要求发行机构资质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不仅要具备专业能力,还需要讲诚信,并具备风险承担能力。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数字黄金的发展对于相关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严格,发行方必须及时向政府监管部门披露所开展业务情况,避免因系统性风险造成投资者的财富损失。
随着美国现货比特币ETF的获批和主权数字资产的兴起,一个全新的数字资产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在孙立坚看来,数字资产的发展是不可逆的时代趋势。我国必须重视资产数字化,建议加快包括数字黄金在内的RWA的建设,以实现在数字化时代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强国目标。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他表示,也需要警惕Web3.0技术的发展可能会给未来数字黄金等数字资产的发展带来的脱实向虚的系统性风险。我国必须及时跟进Web3.0的革命,完善数字金融的生态环境的培育,其包括数字产品开发、交易机制的构建、合格投资机构的培育以及Web3.0匹配的监管模式等,要避免落后于数字化时代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