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以来,国债期货价格整体小幅反弹后再度下跌。截至9月9日收盘,2年期、5年期、10年期、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日内分别下跌0.02%、0.01%、0.06%、0.22%。
据申银万国期货金融期货研究部经理唐广华介绍,8月下旬以来,债市有所企稳。一方面,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8月15日开展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当月合计净投放3000亿元;8月25日开展6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当月净投放3000亿元,为连续第6个月加量续作,有效注入中期流动性;8月下旬至月底,7天逆回购净投放16773亿元。在央行连续运用买断式逆回购、MLF、逆回购等政策工具,连续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情况下,Shibor隔夜、DR001等利率降至1.3%附近,7天期利率处于政策利率1.4%附近,市场资金面转松。另一方面,8月底以来,股市波动加大,市场风险偏好对债市情绪的压制减轻,部分配置资金回流债市。
“不过,9月5日以来,债市再度走弱,主要原因是股市企稳,股债‘跷跷板’显效。此外,9月初以来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也对资金面产生一定影响。”唐广华称。
一德期货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刘晓艺表示,8月下旬以来,债市小幅反弹后再度下跌,主要驱动来自情绪面和资金面。8月末股指一度出现调整,叠加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流动性投放力度,债市情绪得到修复,价格止跌回升。9月初,财政部和央行联合工作组召开第二次组长会议,会上提及国债买卖,进一步强化债市信心。不过,随后,在股市再度走强、证监会就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等因素的影响下,债市跌至8月中旬的低点。
“从近期国债现券市场表现看,中短债相对具有韧性,长债和超长债波动较大,收益率曲线整体呈现‘熊陡’状态。”刘晓艺称,8月底至9月上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75%~1.79%波动,3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99%~2.05%波动,尽管市场情绪反复,但震荡区间未被打破,原因在于本轮债市调整过程中存在基本面的强支撑。8月PMI数据表明,制造业处于温和修复状态,生产强于需求的局面未变,且非制造业有所分化,服务业扩张而建筑业收缩。总体上,社会融资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利率随之承压。
据了解,截至8月末,债市存量规模超过191.71万亿元。8月,债券净融资额为17571亿元,环比、同比均小幅减少,但整体仍处于高位。其中,利率债净融资额为17190亿元,同比持平;国债、地方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净融资额分别为8489亿元、4526亿元和4173亿元,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唐广华表示,8月的债券净融资主要来源于利率债,金融债融资为负,信用债融资处于低位。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1—8月,国债和地方债累计新增10.2万亿元,年内还有4.46万亿元政府债待发行,余下的4个月,月度发行规模需要超过1.1万亿元。若四季度外部不利影响加深,则不排除增发1万~2万亿元特别国债的可能,政府债融资额将继续处于高位。
“当前债市的焦点集中在市场风险偏好和资金面上。”刘晓艺认为,7月以来,在“反内卷”持续加码和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的情况下,股债市场“冰火两重天”。股市的火热从市场风险偏好和打新冻结资金两个渠道压制债市表现,目前影响仍存。但随着国债收益率的走高,债券的配置价值开始显现。从盘面表现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1.8%时,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弱化。实际上,1.8%的10年期国债老券收益率已经高于所得税调整后的房贷利率,2.0%以上的3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高于1.75%的分红险预定利率,中长期二者都具有配置价值。不过,需要注意,短期交易节奏可能较难把控。一方面,美联储降息后国内未必迅速跟进;另一方面,央行重启国债买卖的时点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其取决于财政政策的加码时点。因此,短期资金面难现9月初的宽松状态,债市仍以弱势震荡为主。
唐广华表示,美国将进入降息周期,海外关税等政策因素导致出口面临压力,国内以房地产为代表的需求端有待进一步恢复,预计央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且可能重启国债买卖,以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这对债市尤其是短端国债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近期,随着资金面的转松和股市波动的加大,债市有所企稳,但后续股债“跷跷板”效应将延续。若股市保持强势,则居民和企业存款、债市资金有可能再度出现“搬家”现象,故需要关注股市变化对债市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