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林玉莲记者曾庆怡)近期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不断升温。9月10日,隆众资讯原油分析师吴燕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若美联储决定9月降息25个基点,对国际原油价格影响也相当有限。
“当前市场关注的9月降息概率已超90%,但25个基点的降息幅度相对缓和,符合市场主流预期。”吴燕进一步分析称,降息与加息最直接作用于美元指数,而美元指数与油价虽非绝对反相关,但多数情况下呈现负相关特征,这源于国际原油贸易以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的底层逻辑。不过,单从本轮降息预期这一因素来看,其对油价的影响较为有限。
从今年油价整体表现来看,多因素交织影响油价走势。近期,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中的8个主要产油国决定10月日均增产13.7万桶原油,对油价形成一定利空;而卡塔尔局势曾短暂拉升国际油价,但从结算价来看,涨幅有限。
在吴燕看来,当前影响国际油价的核心因素可归结为三大方面:地缘局势、供需基本面以及金融属性,其中地缘局势与供需基本面的影响各占五成,处于博弈状态。
地缘局势方面,多个区域的不稳定因素为油价提供支撑,但暂未出现大范围激化情况。具体来看,巴以局势风险升级、俄乌冲突持续、红海局势自今年以来处于不稳定状态;此外,美国近期对委内瑞拉采取一系列行动,虽更多为威慑作用,但委内瑞拉作为重要产油国,两国关系变化也引发市场关注。不过,这些区域的地缘动荡目前均处于可控范围,未出现类似6月份伊朗和以色列全面冲突的情况,对油价的拉涨空间有限。
供需基本面则呈现“供应宽松、需求偏弱”的格局。供应端,主要产油国释放出“循序渐进慢慢增产”的信号。从全年来看,自4月份起,增产的操作便持续推进,而原油增产具有滞后性,增量正逐步投放市场。
从需求端来看,9月开始,北半球夏季出行高峰结束,汽油消耗随之减少,对原油带动作用减弱。同时,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上旬,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消费体进入秋冬检修季,原油需求进入季节性淡季。从全球经济数据来看,尽管制造业PMI、CPI等指标显示需求有改善迹象,但增速缓慢,难以匹配供应释放的节奏。
“预计后续4个月市场维持供大于求的态势。”吴燕表示,综合多方面因素,10月至11月国际油价大概率呈现震荡下行走势。若期间无突发性重大事件冲击,地缘局势对油价的支撑空间有限,而供大于求的供需格局将成为主导油价走势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