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2025年服贸会”)在北京首钢园正式开幕。首次以主宾省身份亮相的安徽省,也于当天举行了安徽省服务业扩大开放推介会(以下简称“推介会”)。据悉,“十四五”以来,安徽服务贸易锚定“高质量、优结构、可持续”发展方向,以创新破题、以开放赋能,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其服务贸易总额从2020年的333.7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492.7亿元,年均增长10.2%。同时,以“徽派文化”为桥,文化贸易正在成为安徽省对外开放的“软实力”。
服务贸易跃升总额年均增长10.2%
推介会上,安徽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弘强表示,安徽省服务贸易总额从2020年的333.7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492.7亿元,年均增长10.2%。2025年上半年,安徽省服务贸易总额达到306.4亿元,增长34.4%,增幅居全国第3位,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6.4个百分点。
在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安徽省服务贸易结构也在加速优化。张弘强介绍,2025年上半年,以保险、金融、个人文化娱乐、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等为核心的数字交付贸易表现亮眼,进出口额达到123.7亿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40.4%,同比增长32.8%,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6.8个百分点。
此外,平台能级不断提升。据悉,安徽省构建了以省会合肥市为核心引擎、多层次国家级平台协同联动的高能级开放体系,合肥市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先行先试”优势,推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提质增效”,并依托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机遇,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海霞表示,合肥市国际合作持续深化,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15位,进出口增幅稳居长三角万亿城市第一;跨境贸易便利化持续提升,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CPTPP等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全国首创21项制度创新成果;服务新业态持续拓展,打造“商文旅融合型”消费地标,连续5年上榜“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等。
数据显示,2024年,合肥市经济总量超1.35万亿元,是近20年中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之一。张弘强透露,接下来,将全力支持合肥申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数字贸易示范区,力争为全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安徽智慧”与“安徽方案”。
“徽派文化”搭桥文化贸易提速
走进2025年服贸会安徽馆展区,高科技与“徽派文化”交相融合。
从国盾量子、科大讯飞、合翼航空,到阜南柳木工艺品、寿州窑-汉风陶瓷、中国宣纸等,聚焦量子科技、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文化贸易等重点领域,今年安徽省组织了20家代表性企业集中参展,全面呈现安徽省以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双轮驱动”的服务贸易发展特色。
“我们以‘徽派文化’为桥,让文化贸易成为对外开放的‘软实力’。”张弘强表示,在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评选中,安徽33家企业和3个项目成功入选,入选企业数位居全国第3位、长三角地区第2位、中部地区第1位,连续四届评选稳居全国前6位。
安徽省文化贸易正在加快。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三七互娱为例,在2025年服贸会安徽馆里,其主要展出了自研的行业大模型“小七”,《叫我大掌柜》《时光大爆炸》《斗罗大陆:猎魂世界》等游戏。三七互娱媒介公关经理陈子安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像《叫我大掌柜》《斗罗大陆:猎魂世界》《凡人修仙传:人界篇》等游戏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通过游戏这一载体,也在不断地向海外用户传播中国文化”。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邵海卫在推介会上进一步表示,当前,安徽省年接待游客突破7亿人次,文旅产业也正成为安徽省服务业扩大开放和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
营商环境优化 187.9亿元资金直达4.1万家企业
营商环境是最好的竞争力。张弘强指出,在优化政策供给方面,去年底,安徽省商务厅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关于推动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若干举措》,35项措施覆盖制度开放、主体培育全链条。
在提升服务质效方面,安徽省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上线36个服务场景,办事跑动次数减少94%;创新“免申即享”惠企模式,187.9亿元资金直达4.1万家企业;依托“皖事通”“皖企通”平台,实现99.3%依申请事项线上办理、213项服务全国“跨省通办”;对照营商环境18个重点领域,连续6年出台800余项对标提升举措。
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安徽省成功落地蔚来总部及研发中心、宜家家居、海中环保、大众安徽、比亚迪等项目,深化与60多家“徽动全球”合作伙伴计划对接合作,举办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对接会等13场“海客圆桌会”,强化外资项目招引;发挥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作用,举办“工程+”“金融+”等8场专题活动,分两批设立33个境外商务服务网点,助力优势产业“抱团出海”。据悉,今年1—7月,全省实际对外投资21亿美元,增长19.2%、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国第8、中部第1,增速居长三角第1。
此外,张弘强表示,在强化平台功能方面,安徽省深化“证照分离”“一业一证一码”改革,全面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出台《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正负面清单,为民营企业搭建政企“直通车”,畅通服务渠道。安徽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236项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其中“长江航运综合服务平台模式”等13项在全国推广。合肥、芜湖国家级经开区入选全国国家级经开区20强,数量居全国第3、中西部第1。社科院《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25)》显示,在2024年度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排名中,安徽省政府跻身全国第7位,其中,优化营商环境指标,安徽省政府位列全国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