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动力。“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稳扎稳打、纵深推进,在规模扩张、创新突破、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扎实成效。
9月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介绍,“十四五”以来,工业和信息化系统顶住外部压力、经受风雨洗礼,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走深走实,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提供了坚实支撑。
工业经济稳健前行,产业格局不断优化,“压舱磐石”更显厚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数据显示,2020至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由31.3万亿元跃升至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稳健增长到33.6万亿元。“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产业根基更加牢固。五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质行动与产业基础重塑工程,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卡脖子”领域,一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核心产品完成工程化、产业化落地,同步形成百余项行业标准、千余项发明专利,产业基础薄弱环节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性、安全性显著提高。
创新引擎火力全开,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创新是工业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五年间,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突破1.6%,570余家工业企业进入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在关键领域,我国工业创新逐步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嫦娥”探月、“天和”驻空、“北斗”组网夯实航天工业根基,C919大飞机开启商业运营、“爱达·魔都号”邮轮交付运营、CR450动车组下线,标志着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显著提升;ECMO(体外膜肺氧合机)打破国外垄断,展现医药工业创新实力;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成果落地,进一步拓宽工业创新边界。
先进制造加速崛起,实数融合纵深推进,数智应用落地见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四五”期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细分领域亮点突出。2020至202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9%与8.7%,在规上工业中的占比提升至34.6%和16.3%。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连续10年居全球首位;船舶工业全球市场份额保持领先。与此同时,产业绿色转型成效显著,643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建成运营,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稳步迈进。
展望未来,中国新型工业化仍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未来需持续聚焦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转型,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有力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