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CXO板块午盘拉升,“猴茅”昭衍新药早盘一度涨停,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成份股表现分化,CXO普涨,凯莱英、康龙化成涨超3%,药明合联、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涨超1%;部分创新药回调,百利天恒、恩华药业、康方生物、科伦药业跌超3%,科伦博泰生物、人福医药等跌超2%。
消息面上,两则中标公告引发了市场对于CXO的热情。近期,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实验用猴采购项目公告显示,食蟹猴中标单价均超9.3万元。而市场反馈显示,部分企业采购价甚至高达16万元/只。这些数据都指向一件事——实验猴的市场均价又快回到10万大关了。
猴价,可以说是创新药行业的晴雨表之一,也是CXO行业景气度的一个体现。
目前,大多数新药,在临床前阶段,都要在猴子身上做实验。从数量上来说,一款新药的毒理实验需要约40只猴子,代谢实验还得再加20只——也就是说,每款新药至少需要60只猴子“上岗”。猴价由供需关系决定,供给一般来说比较稳定,因此,决定猴价的,更多是需求端——也就是新药研发。CXO企业(尤其是那些做临床前的CRO ——手握猴群,既做实验服务,又卖猴资源,利润翻倍),为了更好的掌握研发和议价的主动权,一度一边承接药企的实验订单,一边收购猴场。
今年,中国创新药板块爆发。据医药魔方,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数量达456笔,同比增长32%;首付款总额达118亿美元,同比激增136%;交易总金额高达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全球交易数量与金额均呈现显著上升态势。其中,涉及中国的交易贡献了近50%的总金额和超过30%的交易数量。无论交易金额和总数,中国企业在全球创新药中价值得到进一步认可。
往后看,到2030年,将有近200种药物失去专利保护,其中包括至少69种年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重量级药物。这些专利悬崖对跨国药企的业绩冲击很大,预计累计损失销售额会超过3000亿美元。因此,跨国药企今年疯狂在中国创新药领域砸钱买管线,为的是预先屯好未来的明星管线——因此,中国创新药产业链的景气度高涨,且具备中长期的逻辑。
小小一只猴,价格重拾涨势,也映射出中国创新药产业的欣欣向荣。
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一键布局50只头部沪港深创新药企业,4成港股,6成A股。截至2025/9/4,前十大成份股为:恒瑞医药、百济神州H股、信达生物、药明生物、康方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药明康德H股、药明康德、科伦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