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10日讯(记者王晨)中国内地券商国际化布局正迎来关键突破期。
2025年上半年,内地券商以香港为核心战略枢纽,国际业务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从国际业务收入表现看,16家重点券商中14家境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财通证券以898.48%的增幅领跑,中信建投、国泰海通、中金公司增幅均超70%,12家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提升,中金公司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更是攀升至31.37%,稳居行业首位。
值得关注的是,头部券商如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在年报中已不再将国际业务单独列报,而是将其深度融入投行业务、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核心板块的经营分析中,券商国际化正进入“境内外一体化”新阶段。
从半年报中披露的国际业务进展来看,投行业务继续成为券商国际化的“排头兵”,财富管理业务成为国际业务增长“新引擎”,区域布局上加速“深耕亚太、拓展新兴”,“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成新蓝海,科技赋能与风险管控成国际业务重要支撑。而从国际业务展望来看,投行与财富管理业务成为券商国际化的核心发力点,“境内外一体化”成为关键词。
国际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对券商贡献提升
从整体布局来看,内地券商以香港为战略枢纽,加速辐射全球市场。据中证协数据,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内地证券公司共设立36家境外子公司,其中35家落户香港,境外子公司总资产达1.64万亿港元,同比增幅20.45%。
国际业务对券商业绩的贡献度显著提升,成为行业增长新亮点。2025年上半年,港股回暖,带动财富管理、企业融资、资产管理及交易投资等核心业务收入增长,多数券商香港子公司净利润同比上升。部分券商还通过获取虚拟资产相关牌照,开辟新增长空间,虚拟资产交易佣金、跨境稳定币清算分润及结构化衍生品设计与发行收益,将成为重要增量。
从16家券商境外业务数据来看,14家券商实现同比增长。财通证券增幅最惊人,达898.48%,收入从2024年中报的0.04亿元升至0.44亿元;中信建投紧随其后,增幅107.57%,收入从3.41亿元增至7.07亿元。国泰海通、中金公司、广发证券增幅均超70%,分别达76.21%、75.66%、74.61%,收入依次增至24.59亿元、40.24亿元、11.40亿元。不过,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下滑,前者收入从64.91亿元降至23.08亿元,降幅64.44%;后者从5.32亿元降至4.77亿元,降幅10.32%。
国际业务收入占比上,多数券商占比提升。中金公司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最高,2025年中报达31.37%,较上年提升5.66个百分点;中信建投、国泰海通分别提升3.01、2.13个百分点。而华泰证券占比从37.22%降至14.23%,降幅22.99个百分点;国联民生、东方财富、招商证券也有小幅下降。
头部券商中,中信证券仍领跑,2025年中报境外收入69.12亿元,虽增幅13.57%不及部分券商,但规模居首,占比也提升0.76个百分点至20.92%。
国际业务告别“单独列报”,跨境服务能力再提升
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半年报中,更多头部券商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海通、中信建投、申万宏源等没有将国际业务作为单独一项进行经营情况分析,而是将国际业务融入每一个核心业务板块包括投行业务、财富管理、金融市场、资产管理等。华泰证券、中国银河证券既将国际业务作为单独一项分析,又将国际业务情况融入其他业务。这标志着在券商视角中,国际业务已从“独立业务线”升级为“全业务链赋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记者梳理了券商2025年半年报中披露的上半年国际业务进展情况,发现这样四大特征。
一是投行业务作为券商国际化的“排头兵”,上半年成绩亮眼,中资企业跨境融资服务能力持续领跑。中信证券上半年完成30单境外股权项目,承销规模29.89亿美元,其中香港市场贡献28.85亿美元,同时还完成29单中国企业全球并购项目,交易规模超209亿美元;中金公司更以21单中资企业全球IPO、111.44亿美元融资规模拿下市场第一,其美股IPO与再融资业务也实现突破。此外,中国银河在东南亚市场完成马来西亚最大规模REIT首次公开募股,财通香港成功保荐纽曼思健康食品控股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实现自身港股主板保荐“零的突破”,展现出券商在不同区域市场的差异化服务能力。
二是财富管理业务成为国际业务增长“新引擎”,跨境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信证券以香港、新加坡为“双簿记中心”,构建跨地域、跨市场的服务平台,上半年境外财富管理产品销售规模和收入同比翻倍;中国银河在东南亚市场表现突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核心区域经纪业务市场份额稳居前三,香港经纪业务排名较2024年提升2位;招证国际托管客户资产规模达2469.23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14.52%;国元国际、东方证券境外财富管理业务同样增速显著,新增客户资产、托管规模及交易量均实现大幅增长。
三是区域布局上,券商加速“深耕亚太、拓展新兴”,“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成新蓝海。中国银河通过联昌并购项目,将业务网络延伸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多国,成为亚洲地区网络最广的中资券商之一,并积极协办东盟系列投资论坛;财通香港获批越南证券交易代码,为开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奠定基础;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则在印度、日本、美国等市场同步发力,中信完成多单东南亚股权融资项目,华泰旗下新加坡子公司获新交所主板保荐人资质,实现中资企业赴新融资突破。
四是科技赋能与风险管控成为券商国际业务发展的“双支撑”。华泰证券将AI技术深度融入国际业务,打造服务全球的一体化科技平台,重塑前中后台业务流程;东方证券香港子公司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可在原第4类牌照下向专业投资者提供虚拟资产建议;长江证券、国元证券等则强化合规与风险控制体系,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在拓展业务的同时筑牢稳健经营底线。
财富管理和投行业务是核心发力点,“境内外一体化”是关键词
多家券商在半年报中披露下半年国际业务规划,从披露内容来看,券商国际业务布局展望呈现出鲜明的共性特征,同时也结合自身优势展现差异化发展路径。
在业务布局上,投行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成为券商国际化的核心发力点,是多数券商的共同选择。
投行业务方面,券商普遍将服务中资企业国际化需求置于重要位置。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明确提出,要抓住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拓展中资企业海外融资、跨境并购、中概股回归及港股私有化等业务,同时丰富产品线、推动重组工具创新,以全周期服务覆盖企业境外发展需求。
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则着力满足全球资产配置需求,华泰证券、中信证券等通过完善海外产品线、构建客户分类分层服务体系、升级对客系统,强化境内外联动,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化财富管理体验,中信建投国际更提出建设综合性财富管理平台,助力客户实现长期回报。
协同与风控也是各券商的普遍关注点。
协同层面,“境内外一体化”成为关键词。中信证券强调“加强境内外资源整合”与“境内外一体化管理”,国泰海通计划打造“跨境、跨资产、跨时区的交易服务平台”,华泰证券则通过构建全球业务网络、深化华泰国际跨境一体化服务体系,打破业务壁垒,提升全业务链协同效能。
风控方面,多家券商将风险管控贯穿国际业务始终,中信证券建立“全球化集中风险管理机制”,长江证券“加强合规、风控及内控体系建设,聚焦关键业务环节与重点风险领域”,东方证券旗下东证国际“严守合规底线”,共同为国际化业务稳健推进筑牢安全防线。
在共性之外,券商国际业务布局更凸显差异化特色。头部券商凭借资源优势展开全面全球化布局,华泰证券不仅深耕香港市场,还通过华泰证券(美国)拓展全球机构投资者覆盖,依托新加坡子公司打造东南亚跨境服务平台,形成多区域联动格局;中信证券则致力于在股权衍生品、固定收益等领域提升全球竞争力,目标成为亚太地区有影响力的服务提供商。
地方券商则立足区域资源精准发力,财通证券依托浙江“外向型”经济优势,以财通香港为载体,定位“浙商浙企跨境金融服务专家”,重点挖掘浙商浙企跨境融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东方证券、长江证券则以子公司为核心稳步推进,东证国际聚焦客户基础夯实与业务能力提升,长证国际以研究、财富管理、债券投资为核心引擎,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