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消费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9月1日起,第36届上海旅游节进入“经典活动季”,将持续至10月6日闭幕。期间,推出“乐游上海·经典金秋”六大主题板块活动,强化文旅商体展联动,升级旅游体验,落实惠民便民,持续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与全球影响力。
主题公园领跑暑期,上海“矩阵化”升级
在刚过去的“暑期旅游季”中,上海文旅市场以多元活动、创新体验和强劲消费数据交出亮眼答卷。据大数据测算,今年7—8月,上海全要素旅游消费交易总额达1524亿元,同比增长27%,文旅消费成为拉动城市经济的重要引擎。
作为上海文旅消费的核心场景,主题公园在暑期档表现抢眼。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自开园以来人气持续高涨,8月25日单日接待量创下新高,并连续三天实现门票售罄。
9月9日,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发布开园后首份暑期成绩单。数据显示,7—8月暑期档期间,乐园在核心客群占比、主题酒店入住率、园内活动参与度等指标上表现突出。
为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乐高乐园宣布,即日起至9月19日,成人、老人、儿童单日票全线五折(9月13日至19日入园可用);上海旅游节期间,乐园演绎团队将携乐高角色与儿童舞者于9月13日大巡游中呈现潮流嘻哈表演,原创乐高悟空小侠《花果山降魔》木偶剧更入选旅游节“亲子必看”榜单。国庆“黄金周”期间,金秋亲子嘉年华活动将延续暑期热度,打造“全季候”亲子体验。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总经理陈洁表示,暑假期间,乐园近八成的游客来自江浙沪区域,除上海本地游客外,来自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家庭游客占比在持续上升,到8月下旬已达30%。
刚刚过去的周末,另一大热门项目上海耀雪冰雪世界迎来开业一周年,其复合型业态(冰雪运动、水上乐园、主题酒店)在暑期交出客流量破50万人次、年累计接待超百万游客的成绩单,验证了“冰雪+文旅”模式的市场潜力。
耀雪自开业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达1.5万人次。带来经济效益约2亿元,带动周边配套商业营业额增长约30%。今年暑期,耀雪累计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雪世界和水世界客流占比相持平,夜场客流占比达30%。暑期外籍游客接待近万人,环比增长350%。
目前,上海已形成涵盖国际IP乐园、本土文化主题、冰雪运动等多元业态的主题公园矩阵。
专家指出,主题公园的爆发式增长不仅源于区位优势与IP知名度,更得益于文旅行业风口下的消费升级。主题公园的价值早已超越单一游乐功能,其带动的餐饮、住宿、周边产品等二次消费潜力巨大。以乐高乐园为例,暑期档主题酒店入住率持续走高,园内活动参与度超90%,形成“门票+衍生消费”的闭环生态。
“上海市场容量和资源仍支持更多主题公园落地,但未来项目需走高质量、差异化路线,通过IP创新吸引国际游客。”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说。
林焕杰建议,未来项目需深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打造具有国际辨识度的文化符号。
据悉,本届上海旅游节“经典活动季”,将围绕都市漫游、欢购热游、文博艺游、国风潮游、线上智游、郊野趣游六大板块,推出200余项特色活动。
政策“组团式”发力,场景创新与数字融合
除了上海,江浙皖文旅消费促进政策也在不断加码。
近日,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密集出台文旅消费促进政策,通过场景创新、惠民举措、产业融合等多元手段,加速构建文旅消费新生态。
“到2027年,浙江全域旅游人数年均增长6%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这是近日浙江省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提出的目标。
《措施》提出了一系列丰富文旅消费惠民举措。如围绕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滚动推出“十百千万”文旅消费矩阵,合力办好文旅消费季、电影消费年等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支持多地联合举办有影响力的文旅促消费活动。
《措施》还提出实施文旅消费惠民让利行动,包括做优文旅惠民卡等优惠年卡,鼓励各地推出文旅消费券、电影消费券等优惠措施,发展“票根经济”,开展“机票、门票即消费券”活动。
文旅消费的场景也将更加丰富。《措施》提出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如积极培育夜游、夜市、夜读、夜展、夜娱等夜间消费场景,积极探索全域智慧旅游,大力培育“科技+文旅”场景,以及开拓城市“微度假”、打造“亲子休闲微度假”、开展宠物友好型旅游试点等。
旅游分析师季鸣岐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指出,浙江的政策设计兼具“顶线目标”与“基层落地”,通过场景创新和惠民让利双轮驱动,既提升了文旅消费的“量”,更优化了“质”。夜间经济与科技融合的探索,或将成为长三角文旅消费的新增长极。
江苏省发布的《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实施优质产品供给、消费服务扩大等六大行动,涵盖22项重点任务。其中,博物馆夜游的火爆数据成为政策制定的直接依据——今年暑期,江苏省热门博物馆“花式夜游”带动周边夜间消费增长25%。
为此,计划提出鼓励更多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开发文创产品、推出夜游项目。同时,进一步丰富研学、生态、工业、康养、冰雪、低空等旅游产品。
计划还聚焦数字文娱、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提出培育更多VR大空间、导览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新场景,推出更多实景演艺、沉浸式体验新产品。
在季鸣岐看来,数字文娱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或将成为长三角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变量”。
安徽则计划,到2025年将文化旅游业打造为支柱产业,力争国内旅游总花费突破万亿元,入境游客实现倍增。为实现这一目标,安徽从财政支持、场景创新、错峰消费等发力。
据悉,今年安徽将统筹各级财政资金支持文旅消费券发放,省财政对各地财政文旅消费券实际发生资金按一定比例给予奖补,实行总量控制。落实“百城百区”“百城千站”文旅消费行动计划,联动金融机构、OTA平台、各类企业等开展“免减优”等惠民让利活动,加大非周末和淡季优惠力度,推动错峰消费。
季鸣岐认为,安徽的政策既解决了文旅消费的“资金痛点”,又优化了资源配置。万亿目标的提出,更表明了其打造文旅强省的雄心。
“三省都将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作为重点方向,推动长三角文旅消费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季鸣岐进一步指出,随着长三角文旅消费生态的持续完善,区域文旅市场有望从“政策红利期”进入“生态红利期”。通过资源整合、标准统一、品牌联动,长三角或将成为全球文旅消费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