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占全球比重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我国建成全球最大、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5G基站达到459.8万个,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超过了1亿台(套);建成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国务院新闻办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信部发布五年来工业和通信业发展成就,并针对市场高度关注的行业非理性竞争、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5G新基建进展、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等话题作出回应。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表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动力。“十四五”以来,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大国重器顶天立地,创新动能更加澎湃。先进制造加速壮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实数融合扩围增效,数智化应用更加普及。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产业基础更加牢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专精特新“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对于非理性竞争,李乐成明确表示:“企业产业的培育可谓千辛万苦,而非理性竞争毁掉一个企业、毁掉一个产业,可能在一夜之间,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在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将扎实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推进重点城市、热点地区5G-A网络覆盖,引导万兆光网从技术试点走向部署应用。提高算力设施综合供给水平,加快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打造新型工业网络,推进蜂窝车联网部署,加快构建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人工智能+制造路线图将出台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发展态势良好。DeepSeek、通义千问等国产大模型引领全球开源创新生态,AI手机、AI眼镜等终端产品加速普及,行业专用大模型落地应用,取得初步成效。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
“对于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发展人工智能是必答题而非选择题。”张云明说,下一步,将一手抓技术供给,促进“智能产业化”,一手抓赋能应用,加快“产业智能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在做强产业供给方面,工信部将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业多模态算法、软硬件适配等技术攻关,加快打造高质量数据集,筑牢产业底座。推进智能体开发部署,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人工智能终端产品。
在做优赋能应用方面,张云明透露,将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转型路线图,发布实施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培育一批赋能应用服务商,打造模型调优、数据治理、安全保障等“一站式工具箱”。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针对人工智能是否会影响就业,张云明回应说,在推进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对部分重复性、危险性的岗位产生替代效应,但同时也将提高劳动效率和安全水平,更能催生大量新岗位、新职业,促进就业提质扩容。下一步,将与有关部门加强协同,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在创造岗位、提升效率等方面的潜力,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培养更多适应智能化时代的新型人才。
赛迪研究院党委副书记胡国栋表示,站在制造强国建设的新起点,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深度融合应用,支持企业在重点场景应用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工业智能体,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持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与提升价值链地位,抢占新工业革命制高点,推动中国制造从“大”向“强”全面跃升。
胡国栋建议,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规模化应用。系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智能制造工程等重点工作,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赋能。支持在电子、汽车、机械、医药等十大行业开放智能排产、人机协同、预测性维护等高价值场景,推动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积极培育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平台化设计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全要素发展。
不断提高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企业产业的培育可谓千辛万苦,而非理性竞争毁掉一个企业、毁掉一个产业,可能在一夜之间,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李乐成强调,抓行业必须抓治理,实现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推进行业治理的现代化。
李乐成表示,行业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将坚持依法治理,强化行业自律,落实监管责任,提升服务能力,运用改革的思路办法,构建协同高效、监管有力的行业治理格局,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他谈到,近一段时间,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一道,依法依规治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重点行业的非理性竞争,有了初步的成效。下一步,将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任务,标本兼治、系统治理,着力完善制度机制、优化产业生态,不断提高行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首先要坚持依法治理。李乐成表示,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要加强电信、道路机动车等重点领域的立法,抓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立法研究储备;加强不同层级的法规制度立改废释、补齐法规的空缺、健全法规体系、实现良法善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新型工业化。
在落实监管责任方面,李乐成表示,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做到优质优价。产品质量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活幸福。这方面,将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宁可跨前一步形成交叉,不可退后一步留下空当。针对个别领域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近期将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督促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针对内卷式竞争,宏观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要求破除光伏、锂电池等领域的内卷式竞争,依法治理低价乱象,科学优化产业布局,强化质量管理,建立行业自律的机制,并推出储能电池安全产品推荐目录。
工信部等部门先后召开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座谈会。比如,8月19日,工信部、中共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提出加强产业调控,遏制低价无序竞争。健全价格监测和产品定价机制,打击低于成本价销售、虚假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发布会上也谈到,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高端制程车用大算力芯片还有短板,产业非理性竞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等。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规范产业竞争秩序,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得益于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发力,价格指数连续回升。8月份,制造业PMI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3.3%和49.1%,比上月上升1.8个和0.8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继续改善。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第一财经分析,反内卷牵动市场预期,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上行,这是两个价格指数持续上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表示,反内卷关键在于构建公平的竞争环境,这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至关重要。不仅要调控内卷式竞争严重行业的供求关系,还要规范企业行为,更需要从政绩考核、财税体制等方面改革,破解卡点、堵点,从本质上打破地方保护、市场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