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邱思雨记者仲茜)造船完工量连续十四年居全国首位,70余家相关领域上市公司总市值超7000亿元……江苏船舶海工产业的亮眼成绩单背后,是政策与资本的协同发力。
8月7日,由江苏证监局、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南通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资本市场支持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宣导会”在南通市张謇企业家学院举办。会上,沪深北证券交易所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重点企业代表围绕政策解读、经验分享与产业展望等内容深入交流,共同勾勒出江苏省海洋经济在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下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
从“造船大省”迈向“造船强省”
江苏省船舶海工产业底蕴深厚,实力强劲。造船完工量连续十四年位居全国第一,构建了从研发到总装的完整产业链。
宣导会上,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船舶处处长程梦玮介绍了发展成果。江苏省从造船大省迈向造船强省,高端化转型取得重大突破,已具备全链条发展能力,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优质企业和世界品牌产品,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呈现出良好的高质量发展势头。
她将发展成果归结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个维度。就硬实力而言,江苏实现五个领先,包括国际竞争力领先、国内规模领先、建造能力领先、产品集中度领先、盈利能力领先。在软实力方面,江苏已建成五个体系,包括现代造船体系、研发创新体系、供应配套体系、智数转型体系和产业生态体系。
国际竞争力方面,江苏抢抓市场机遇,包括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在内的三大造船指标均居领先地位,且集群规模优势突出;国内行业地位方面,江苏造船产业规模领先,2024年三大指标占全国的平均份额均接近50%,且核心建造资源雄厚。
建造能力方面,江苏正深化品牌引领,实现建造能力领先、全船型谱系覆盖且产品结构转型提速;产业集中度方面,江苏统筹协调资源、构建世界级的船舶海工产业集群——通泰扬(南通、泰州、扬州)集群;盈利能力方面,江苏强化精益管理、迭代工艺,使得建造效率持续提升、建造效益不断攀升。
资本、政策同频共振
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与政策的协同发力。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持续加码政策支持,江苏资本市场亦不断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近期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会议指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本次宣导会深入解读了当前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系列政策,及其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利好。会上,沪深北交易所分别宣讲企业首发上市、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等相关政策,江苏证监局则介绍辅导监管方面的政策内容。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紧扣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方向,密集推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包括“两创板”改革重点支持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优化再融资审核流程、拓宽民营科技企业债券融资渠道等。
这些改革方向与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及“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深海装备等前沿领域契合,为江苏省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供了资本市场政策机遇。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船舶海工产业的推动作用持续显现。目前,江苏省相关领域上市公司已达70余家,覆盖船舶制造、风电设备、海洋重工、港口运输等多个领域,总市值超7000亿元,累计募集资金超1800亿元。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达418亿元,有力推动产业的技术攻关与迭代升级。
此次宣导会的举办,既是对江苏船舶海工产业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资本与政策协同赋能海洋经济的生动实践。从“造船大省”到“造船强省”的跨越,从政策红利的加速释放到资本市场的深度参与,江苏正以硬实力为基、软实力为翼,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前行。未来,随着产融结合的不断深化,江苏世界级船舶海工集群的竞争力将持续跃升,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更多“江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