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信证券:中国权益资产正迎来年度级别牛市
下半年市场怎么走?重磅观点来了!
5月28日—30日,中信证券在上海举办2025年资本市场论坛,主题为“砥砺开新局”。论坛首日上午,现场参会超2400人,气氛相当热烈。
中信证券研究认为,展望未来一年,中国权益资产正迎来年度级别牛市。从2025年四季度开始,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经济和政策周期上预计再次同步,财政和货币政策同时扩张,港股和A股市场有望迎来指数牛市情。
从策略角度来看,中信证券认为,最重要的策略选择应是重塑港A配比,进一步提升港股配置比例;其次是回归核心资产,聚焦新兴行业以及传统行业的龙头公司;接着才是考虑行业选择的问题。择时方面,今年三季度末到四季度可能是指数牛市的关键入局时点。
来看详情——
邹迎光:资本市场生态明显优化
中国资产吸引力持续提升
中信证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邹迎光指出,此次资本市场论坛选定的主题叫“砥砺开新局”,国际政经形势、中国经济转型、资本市场生态都迎来了全新的阶段,需要砥砺前行,开创新局。
邹迎光指出,目前资本市场生态明显优化,中国资产吸引力持续提升。资本市场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不断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展现出独特韧性。
除了资本市场信心得到进一步稳固,一个投融资更加协调、投资者保护更加到位的市场生态也正在逐步形成。邹迎光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回报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2024年全市场分红达到2.4万亿元,上市公司还实施了股份回购近150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当前,市场的分红回购已远超IPO、再融资和减持的总规模。
此外,发行上市、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并购重组、交易等全链条、各环节都进一步提升了监管效能,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不断被严惩,资本市场生态正在不断优化。
邹迎光指出,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政策和改革举措将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质的飞跃,资本市场的生态也在经历根本性重塑。中信证券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明明:全年经济有望实现5.0%的增速
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FICC首席分析师明明预测,2025年经济有望实现5.0%的增速,一季度或是年内高点,二季度开始或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压力。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宏观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明明认为,今年的财政节奏前置加力,货币方面择机降准降息,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望推动实现5.0%左右的增长目标。
通胀方面,明明指出,关税冲击对消费品价格影响或有限,全年CPI涨价动能或偏弱,四季度读数或回正,全年均值预计为0.03%。全球经济下行周期下涨价动能或仍然受限,全年PPI大概率维持负增长,预计均值为-2.9%左右。
货币方面,2025年央行工作会议提及“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择机降准降息”,宽松表态明确。明明预计2025年逆回购可能还存在1—2次降息,幅度在20—30bps;在地方政府化债、支持实体经济修复等诉求下,政府债供给料将提速,2025年央行或将再度降准1次50bps。
展望国内金融和债务周期,明明认为,2025年社融同比增速将呈现“先上后下”的走势,高点可能出现在年中,全年同比增速可能在8.1%附近。
杨帆:8月或是下一观测时间点
关税扰动仍是影响经济运行的主线
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的演讲主题为“砺刃定风波”。杨帆认为,不确定性或贯穿2025年经济运行。展望特朗普2.0时期,一方面全球私人投资可能受不确定环境抑制,财政政策或积极扩张加以对冲;另一方面美国消费可能转弱,拖累中国出口。
聚焦地缘政治环境,杨帆预计,特朗普在今年5月至7月的政策重心将阶段性转向中美之外的其他问题。到今年8月,随着对华关税豁免到期、特朗普三大短期优先事项或有初步效果、以及美国囤货高峰期逐渐结束,届时是观察中美博弈走向的下一关键时间点。此外,杨帆判断年内的中美博弈仍将集中在贸易和科技领域,风险蔓延至金融和地缘博弈的概率相对较低。
杨帆指出,今年4月以来,美元资产多次出现“股债汇三杀”现象,全球资金流入美国的速度明显放缓。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政策框架正从军事、制度、经济、科技四大维度给美元体系带来结构性挑战,“美国例外论”的长期根基已出现松动,可能是长期趋势下的突变点,全球资金对美元资产配置再平衡的趋势可能延续。
展望下半年经济表现,杨帆指出,关税和出口牵动年内经济走向,由于美国当前仍有较大补库空间,基准情形下预计二季度美国居民囤货补库将支撑“抢出口”延续,但后续我国出口或面临一定走弱压力,预计全年出口将增长2.5%。从生产端看,“两新”和产投驱动下,我国工业生产或延续较快增速,“抢出口”也可能使关税对生产端的影响较慢显现。
从内需侧看,在专项债、特别国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支持下,基建和制造业投资预计将保持中高速增长,而房地产投资则可能在“严控增量”的政策诉求下延续调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录得3.8%;消费端,下半年以旧换新政策对耐用品消费的透支效应可能逐步显现,出口链就业压力和房价波动也可能拖累消费表现,全年社零增速或录得4.5%左右。
不过,关税影响下部分工业品可能面临降价压力或需求冲击,预计低物价趋势仍将延续。货币与金融方面,预计货币政策将阶段性进入观察期,8月之后可能会有下一轮货币宽松,社融增速将继续由政府债发行节奏主导,年中或为高点,预计全年增速约为8.1%左右。结合上述分析,杨帆认为,全年GDP有望顶住关税压力,实现5%左右增长。
裘翔:重塑港A配比,回归核心资产
中信证券首席A股策略师裘翔指出,展望未来一年,中国权益资产正迎来年度级别牛市。
从2025年四季度开始,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经济和政策周期上预计再次同步,财政和货币同时扩张,港股和A股市场将望迎来指数牛市,风格上也会发生2021年以来的重大切换,从持续4年的中小票题材轮动,转向核心资产的趋势性行情。
行情风格方面,裘翔表示,四年来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将再次同步,带来宏观向上的弹性,大盘绩优成长预计占优。外资有望持续回流,公募考核新规落地,市场逐步从短钱定价回归长钱定价。这些边际资金趋势以及投资行为的变化也会导致市场风格逐步回归具备壁垒和定价权的各行业龙头,带动核心资产风格逐步回归。
配置上,裘翔建议聚焦三个长期趋势:一是中国自主科技能力的提升趋势;二是欧洲重建自主防务,提升能源、基建和资源储备的趋势;三是中国加速完善社会保障并激发内需潜力的政策趋势。
裘翔称,这三个趋势背后,还蕴含了行业选择方向上的三个变化:一是自主可控从国产化率提升过渡到前沿原创技术能力提升;二是中欧贸易从货物出口为主过渡到货物贸易和技术合作并重;三是内需从渠道和客单价驱动的物量消费逻辑过渡到产品创新和品牌升级驱动的服务消费逻辑。
从策略角度来看,最重要的策略选择应是重塑港A配比,进一步提升港股配置比例;其次是回归核心资产,聚焦新兴行业以及传统行业的龙头公司;接着才是考虑行业选择的问题。裘翔建议聚焦上述三个不受贸易战影响的长期趋势。最后是择时问题,三季度末到四季度可能是指数牛市的关键入局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