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7日消息(记者冯方)5月23日,第十二届富国论坛在苏州举行。面对地缘博弈升温与AI技术革命的双重冲击,主论坛第一场圆桌聚焦“宏观锚点与资产配置”,六位首席经济学家、策略分析师同台论道,从宏观环境中确定性的把握,到大类资产的选择,再到产业趋势的展望,为投资者厘清变局中的核心逻辑。

第十二届富国论坛主论坛现场。(央广网记者冯方摄)
在外部不确定性中把握自身确定性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可以把握住哪些确定性?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指出,在目前不确定的环境中有三大确定性:第一个是中美经贸深度绑定决定“无损脱钩”不可行,因为美国是最大的需求方,我国是最大的供给方,过去30年的数据显示,美国进口、全球经贸和中国出口数据大致上会同步波动。第二个是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的“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这体现在中国资产价格波动率小于美国、金融市场波动性有所降低等方面。第三个是我国的政策储备是充足的。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虽然外部充满不确定性,但是短期来看,抢出口以及工业生产的韧性是短期的确定性抓手。在中长期视角下,中国或采取纾困的方式来应对贸易摩擦,其中货币政策有望优先发力,通过释放流动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看好黄金与科技双主线
4月份,受外部经贸因素等影响,A股、中概股、人民币汇率等中国资产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此后快速修复。在当前环境下,大类资产配置该如何选择?该如何判断A股市场方向?
申万宏源研究所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认为,经历过去几年赚钱效应的调整,权益资产在未来有望迎来实实在在的牛市。其中,以AI为代表的新科技增长具有相对确定性,或许会超出预期;我国制造业在经贸摩擦中体现出来的强大工业整合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会引起市场情绪进一步升级。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将资产划分为三类:强周期类(地产链)、稳定类(黄金、高股息)及科技新兴类(AI、创新药)。他指出,黄金是美元信用弱化的“终极对冲工具”,而创新药出海与AI硬件渗透率提升是科技主线的核心。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在“东稳西荡”格局下,中国资产在全球范围内是更具优势的一类资产选择,其中军工与黄金为战略配置首选,科技赛道需聚焦AI应用从上游开始往中下游扩散的投资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不止一位首席策略分析师表示看好黄金。Wind数据显示,4月下旬以来,国际金价高位震荡,一度站上3500美元/盎司,目前在短暂回调后又涨回3300美元/盎司上方。站在当下位置看,未来黄金的价格空间如何?
对此,刘晨明提到,从2017年到2022年底,美债收益率和黄金价格的反向关系比较明显,而从2022年底开始,两者的关系在节奏和趋势上开始不明显。同时,全球主要央行逐渐开始了增持黄金的操作,这背后的核心点在于对于美元和美元信用的担忧。
中国资产在全球再平衡中配置价值凸显
从产业趋势研判来看,几位首席策略一致将科技与红利列为年度投资主线,普遍看好中国资产在全球再平衡中的配置价值。
具体而言,王胜关注港股互联网龙头与无人驾驶。他认为,港股互联网平台公司逐渐在经济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其定位、估值或有进一步提升,AI应用将从业绩、估值双提升中获益。
刘晨明表示,短中期建议关注创新药出海,同时,未来三年保险增长资金带来的低波红利板块可能也有确定性机会。此外,一些数据上向好的细分工业以及国内智能驾驶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张启尧建议关注以AI为代表的科技、服务消费以及红利板块。他认为,科技板块的主线还会是AI方向,今年的行情可能会从上游向中下游扩散,可以更多关注中下游的应用。从消费领域来看,目前国内消费正处于“双阶升级”的过程中,因此今年服务消费既有长期投资机会,又有短期空间。
谈到各大首席对中国资产战略性看多的观点,富国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袁宜指出,即使中国面临那么大的不确定性,但环视全球,中国经济和中国资产的确定性反而相对更强。同时,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很多领域表现出的巨大潜力和领先优势,使得很多资产类别出现了长期配置的价值。
各大首席普遍认为,尽管外部扰动加剧,但中国资产在全球再平衡中凸显配置价值。政策呵护、制造业韧性及技术突破构成核心支撑,黄金、军工、AI应用成为穿越波动的“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