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环境下,大类资产配置该如何选择?该如何判断A股市场方向?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二届富国论坛上,来自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首席分析师以及来自富国基金的资深基金经理,前瞻全球秩序变局、把脉AI产业趋势、共议资产配置、展望行业投资机会。
申万宏源研究所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认为,经历过去几年赚钱效应的调整,权益资产在未来有望迎来实实在在的牛市。其中,以AI为代表的新科技增长具有相对确定性,或许会超出预期;我国制造业在经贸摩擦中体现出来的强大工业整合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会引起市场情绪进一步升级。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将资产划分为三类:强周期类(地产链)、稳定类(黄金、高股息)及科技新兴类(AI、创新药)。他指出,黄金是美元信用弱化的“终极对冲工具”,而创新药出海与AI硬件渗透率提升是科技主线的核心。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在“东稳西荡”格局下,中国资产在全球范围内是更具优势的一类资产选择,其中军工与黄金为战略配置首选,科技赛道需聚焦AI应用从上游开始往中下游扩散的投资机遇。
另外,从产业趋势研判来看,几位首席策略一致将科技与红利列为年度投资主线,普遍看好中国资产在全球再平衡中的配置价值。
具体而言,王胜关注港股互联网龙头与无人驾驶。他认为,港股互联网平台公司逐渐在经济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其定位、估值或有进一步提升,AI应用将从业绩、估值双提升中获益。
刘晨明表示,短中期建议关注创新药出海,同时,未来三年保险增长资金带来的低波红利板块可能也有确定性机会。此外,一些数据上向好的细分工业以及国内智能驾驶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张启尧建议关注以AI为代表的科技、服务消费以及红利板块。他认为,科技板块的主线还会是AI方向,今年的行情可能会从上游向中下游扩散,可以更多关注中下游的应用。从消费领域来看,目前国内消费正处于“双阶升级”的过程中,因此今年服务消费既有长期投资机会,又有短期空间。
富国基金权益研究部总经理陈杰、富国消费精选30基金经理周文波、富国基金海外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张峰则从策略框架、行业配置与市场布局角度,共同探讨A股投资“新模式”、消费动能转换与港股市场韧性等核心议题。
陈杰指出,A股市场正经历从“存量经济”向“新模式”的转型,2025年一季度盈利增速由负转正,标志着持续四年的下行周期终结,“新模式”下的盈利回升周期已经启动。这一反转的核心驱动力包括:全行业库存低位触发的补库存周期、上市公司轻装上阵,以及二手房回暖带动的地产链修复。陈杰强调,风险偏好自2024年四季度见顶回落,叠加中国产业转型“突围”的大故事,如AI研发与高端制造双突破、产业集群优势强化,市场情绪有望转向乐观。
周文波剖析了消费板块的低估值机遇与新兴赛道高成长潜力。他指出,经历多年调整的消费板块正显现出结构性投资机会,当前消费板块PE分位数处于近十年低位,机构持仓触底,悲观预期已充分定价。而居民储蓄率见顶、收入预期改善与财富效应再现,有望成为消费板块反转的催化剂。
展望后市,周文波表示,需关注居民收入预期改善和财富效应再现两大催化剂,投资者可以在消费板块布局中平衡“估值安全边际”与“成长确定性”。当前消费政策加码,叠加盈利基数效应,2025年下半年消费板块或迎来修复窗口。
张峰在《港股投资,如何防守反击》报告中指出,尽管港股面临外资流出压力,但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与上市公司回购加码为市场提供韧性支撑。恒生指数近三年人民币计价年化收益率达12%,AH溢价指数升至134,港股性价比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