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A股市场的红利资产持续吸引资金关注,红利量化指增策略也成了国内公募、私募行业的发展重点。日前,星阔投资创始人、投资总监邓剑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量化与红利资产的结合,是当前市场环境下实现长期复利的优化路径之一。作为国内较早布局红利资产的量化私募机构,星阔投资将凭借独特的投研体系与深耕红利指增策略的专注力,努力为投资者提供资产稳健增长的解决方案。
创新团队结构实现协同效应
星阔投资成立于2020年9月,创始人邓剑是北京大学数学系本硕博连读的“学术派”代表,深耕量化投资领域十年,也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创性使用人工智能(AI)进行策略开发的研究者之一。公司成立之初即聚焦股票量化阿尔法策略,2021年末的管理规模突破100亿元,近年来始终位列国内量化行业的中坚梯队。
邓剑将星阔投资在投研上的核心竞争力归结为“创新的投研体系”——即通过流程化、协作化的创新团队结构和机制,将策略研发效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实现更好的协同效应。星阔投资实行的是PM(投资经理)制和流水线相结合的模式,PM制独特的晋升模式会更好激发内外部研究员和PM的积极性,而流水线模式有利于每个环节不断迭代,精选最优算法。两者相结合后,整体策略将达到更优的投资效果。
在这一体系下,近两年星阔投资的策略迭代速度显著提升。例如,当前公司因子组合与组合优化环节可实现每两到三周一次的高频版本迭代更新。公司实盘因子库已积累了超过3万个有效因子,其中基本面因子与另类因子的合计占比超过40%。公司策略换手率已降至中频水平,与监管倡导的“中长期价值投资”方向深度契合。
“我们不追求短期爆发式收益,而是通过可复制、可持续的阿尔法,努力为投资者提供穿越周期的稳健回报。”邓剑表示。
红利资产的“复利实践”
2024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加大,传统量化指增策略的超额收益水平大幅回落,难以满足投资者穿越周期的需求。星阔投资的红利低波100指增策略却持续表现出行业领先的超额收益水平。在邓剑看来,这一表现的背后是政策引导、市场环境变化与量化策略三者之间的共振。
近年来,监管层持续出台各类政策,推动A股从“重融资”向“重回报”转型。根据最新数据,A股上市公司2024年累计分红(已公告)超2.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红利低波资产的配置价值和吸引力正在持续提升。
邓剑还表示,当前红利资产的吸引力与低利率环境密不可分。近日,部分银行的一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关口,相比之下,红利低波100指数的股息率则超过6%;并且该指数近十年的复合增长率达10.34%,最大回撤仅为同期沪深300指数的一半。“当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行时,红利资产的稳健收益属性将成为资金配置的一大核心逻辑。”邓剑称。
邓剑介绍,星阔投资的红利指增策略并非简单复制传统价值投资,而是通过量化模型获得超越红利低波100指数的稳健超额收益。量化模型能够利用量价、基本面和另类数据等大量因子的融合,不断提高对“横截面收益”的预测能力。红利低波100指数本身具备高股息、低回撤、稳健收益高、抗跌性强等特性,再叠加量化模型创造出的超额收益,使得红利低波100指增策略具有可观的年化投资回报潜力,使其真正成为值得投资者长期持有、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优秀复利资产。
此外,邓剑还表示,试图通过择时捕捉短期波动的做法并不可取。“历史数据显示,频繁交易会显著损耗复利。红利策略的核心优势在于低波动性与长期稳健增长,投资者需要的是耐心持有,而非精准择时。”
锚定三大发展路径
对于未来量化行业的发展和竞争,邓剑坦言,一系列监管政策对程序化交易的规范以及市场对长期价值投资的偏好,正在重塑行业方向和发展格局。
邓剑认为,未来量化行业的竞争主要聚焦三个核心维度:技术基础设施的底层较量、数据与算法的融合创新、组织韧性与人才密度。星阔投资对自身的发展定位始终聚焦于“科技赋能、稳健增值”这一核心逻辑。未来,公司将从三大方向锚定自身的发展路径。
第一,深耕技术护城河。持续加大在AI算力、另类数据与低延迟交易系统上的投入,打造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化策略平台,确保在复杂市场环境中保持策略迭代优势。
第二,构建“全天候”策略矩阵。平衡风险与收益,在低波指增、复合策略、宽基指增、中性对冲等多元策略上形成互补,通过跨市场、跨周期配置能力,为投资者提供穿越周期的稳健回报。
第三,践行长期主义价值观。坚持合规为先,强化风控体系,避免过度杠杆与短期博弈;同时通过透明化沟通、投教引导等方式,建立与高净值客户、机构投资者的深度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