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打对抗、战术闪避,机器人选手们不在话下;人机协同,直击仿生机械与智能算法的硬核交锋!
5月25日晚,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在杭州举行。“我真没想到,机器人打斗可以这么激烈、这么精彩。”观看比赛的网友评论道。
据了解,本次参赛人形机器人为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该款人形机器人全身共有23至43个关节电机,起步售价为9.9万元。在业内人士看来,本次大赛有几大关键看点:一是技能流畅度,人形机器人的技能流畅度、专业度;二是“人机协作”,人类如何根据机器人状况临场应变;三是人形机器人倒地后的“起身动作”是否快速、流畅,“人形机器人格斗竞技的关键在于机器人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平衡,以及结构和功能的平衡。”

人形机器人,“十八般武艺”
本次人形机器人科普展示赛一共有四支队伍参赛。
据介绍,科普展示赛每轮为三个回合,每回合时间为两分钟,三个回合总积分高的选手(队伍)获得胜利。在击打规则方面,击中头部和躯干,则为有效击打。在得分规则方面,手部击打,打中得一分;腿部击打,打中得三分。在罚分规则方面,倒地一次扣五分,击倒在地8秒不起扣十分。

据介绍,机器人选手掌握八套基础“武艺”。在赛事中,人形机器人可谓使出“十八般武艺”,拳脚并用,交替出击。“拳法”有直拳等,“脚法”有飞踹、正蹬等。同时,机器人还会放出组合拳、终极大招,直击对手。
在竞赛中可以看到,机器人通过侧踢、勾拳等进行“试探”,并找准时机快速出击。机器人即便被击倒在地,也能快速转身并站立。
“机器人目前有三种主要控制方式,一是语音操作,二是体感操作,三是遥控手柄操作,遥控手柄操作也是本次格斗竞技赛事的控制方式。”宇树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机器人正在学习更多技能中。
据了解,不少操作者并非机器人行业从业者。“人形机器人格斗操作难点在于熟练度和手感,不同人操控的人形机器人其表现状态也完全不同。人形机器人最终表现如何,关键是看操作者的技能。”宇树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前,人形机器人用户主要集中于科研端、教育端等,这些客户会购买人形机器人并进行二次开发。同时,部分用户也会购买人形机器人进行体验。”宇树科技相关负责人透露。

“铁甲拳王”,快速进步
人形机器人格斗竞技,难在哪里?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跑、跳、翻跟斗等任务,人形机器人进行格斗竞技更具难度,这主要体现在机器人格斗的对抗性上。
“机器人在跑、跳或者翻跟斗时,周边环境是静态的,并不会主动给机器人施加干扰。格斗比赛是两个机器人间的高度对抗,机器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状态,还要考虑对手状态。机器人在给对手施加力时,着力点可能因对方闪避而消失,并且对方可能同时施加技能。这种对抗性为机器人系统稳定性带来极大挑战,也增加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这不仅是对算法层面的考验,对机器人电机、减速机等也提出挑战。”业内人士介绍。
业内人士称,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性需要兼顾轻便程度和抗打击能力。在本次比赛中,人形机器人受到打击后,金属外板的形变非常小。形变小体现了人形机器人对低密度、轻量级先进材料的应用。
同时,在参赛的人形机器人上,人们可以看到不少“伤痕”。“每一场训练赛前,团队都会安排练习。在此期间,机器人常常遭受强烈冲击,甚至摔倒,这些情况都属于正常状态。格斗比赛是一种验证,也是机器人结构能力的真实体现。通过比赛,团队不断测试机器人的极限性能,并作出特殊改进。”宇树科技相关负责人称,团队对于关节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会进行特殊保护。
“目前,人形机器人进步非常快,基本上每一个月相较于上一个月都会有技术进步。公司通过AI技术手段,让机器人迅速实现算法升级。”宇树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介绍,格斗机器人主要基于动作捕捉和强化学习进行训练。团队根据专业格斗运动员的动作进行数据捕捉,让机器人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学习,最终转移到实体机器人中。

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火热
《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开赛的同日,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众擎机器人)对外发布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自由格斗赛事——“众擎机器人自由格斗赛之《机甲拳王》”将于2025年12月在深圳启动首赛季,后续以每季度一赛季的频率持续举办。
众擎机器人表示,机器人自由格斗赛事,旨在通过高竞技性场景检验机器人在机械结构动态平衡、智能决策响应、多模态传感协同等前沿技术的落地水平,以实战需求驱动技术迭代。参赛机器人需模拟人类运动模式完成对抗性动作,其技术突破将直接反哺多领域应用场景,加速“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
近期,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消息不断,京东、美团等大厂纷纷押注。近日,工商信息显示,智元机器人主体“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近期完成新一轮融资,新增股东主体包括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京东科技),上海具身智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此前,自变量机器人宣布已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美团战投领投、美团龙珠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全自研端到端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本体的同步迭代,以及未来多个应用场景的智慧化方案合作和落地。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足式机器人的步态控制方法、装置及足式机器人”专利公布。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处于初级阶段。“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应用于结构化、半结构化的工业及泛工业场景;第二阶段人形机器人应用将拓展至相对复杂的商业场景;第三阶段,机器人将在生活、家用场景落地,这预计还需要5年至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