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进行了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了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同时更创新性地提出“人工智能可以是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要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加强技术能力建设,为弥合全球智能鸿沟作出中国贡献”。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会后,习近平总书记上海考察期间,再次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并要求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如何深刻理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扩大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发展空间,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中,上海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对加速人工智能国际公共产品化的特殊意义?这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全新的认识和把握。
首先,从理论认识层面看,国际公共产品或“全球公共产品”本身就是一个包容性的多维概念。联合国报告从产品收益公共性、非排他性,群体和代际层面准普遍性等角度曾给出过定义。但在实践中,由谁并以何种方式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一直是当代国际社会长期面对的现实难题。对此,部分西方学者认为,在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中,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必须依赖具有全球性力量的“稳定者”,也就是通常需要通过霸权国(Hegemony)供给而实现。但由此推导而来的“霸权供给论”,既忽略了多元的新兴大国对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正面积极作用,同时,霸权国为了维护自身超强国际权力地位,还会以“安全”的逻辑和理由对崛起大国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进行打压。上述两个方面不仅表现在美西方近些年来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南南合作的遏制与打压上,同时,更体现在美国正在加速退出国际事务和基本义务的承担,包括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全球发动“对等关税战”上。美国的所作所为已经典型地暴露了国际公共产品“霸权供给论”的事实性破产。
其次,认识人工智能何以能够具有国际公共产品属性。就一般的认识而言,当下的先进技术在经历理论假设、实验室研发、应用普及等步骤后走向市场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入。由此,技术产生本身就暗含和具有内在的知识产权属性,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技术形态似乎并不例外。但在本轮以生成式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中,首先看到的是,以美国OpenAI的GPT系列和Anthropic的Claude等大模型,不仅普遍采用了闭源技术的开发模式,同时它们也在通过各种收费模式来寻求商业化路径,充分反映了传统认知意义上的技术“私有化”开发模式。而就在美国主流大模型凭借昂贵的高算力技术路径实施“大力出奇迹”开发推进时,2025年2月中国DeepSeek开源人工智能大模型横空出世,彻底打破了美国“闭源大模型霸权”的单级供给模式。中国DeepSeek开源人工智能大模型所提供的卓越表现,不仅实现了全流程的算法优化,在显著减少计算资源消耗的同时,还能够达成模型规模扩张的本地化部署与垂直领域应用拓展。更重要的是,DeepSeek开源了其模型权重,允许用户利用蒸馏技术训练其他模型,其免费模式迅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推广和广泛应用。由此,中国DeepSeek开源人工智能大模型既没有遵循“技术私有化”的开发理念,同时,中国开源大模型更是通过自身积极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国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和积极贡献,在掌握人工智能低成本的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原本不能想象的实践突破,将人工智能技术还原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公共产品,使人工智能能够惠及和造福全人类并使全球南方成为真正的受益群体。
最后,从中国引领的开源人工智能弥合全球智能鸿沟角度看,透过全球南方国家近年来在国际外交舞台上高度活跃的现象能够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技术相对落后的全球南方国家正在不断脱离“边缘”地位,进而在国际社会获得自主性“崛起”的发展趋势。但面对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生产范式快速变革,全球南方仍需应对空前强大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新技术将重塑全球经济、安全、观念、权力体系等,这对尚未完全摆脱相对技术弱势处境的南方国家构成新的巨大风险。另一方面,全球南方国家在研发基础、研发投资、科技创新实践等方面也普遍存在明显的现实短板,还难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国家科技创新潜力快速释放的要求。应该看到,虽然南方国家也正在加快主动参与人工智能治理行动,如在2025年2月第三届巴黎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上,全球南方国家表现十分积极,23个全球南方国家与非盟签署了峰会成果文件,这表明了全球南方国家已经不再满足定位自身是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参与者,也希望成为治理体系的设计者。但是,如果全球南方无法建设属于自身的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没有技术基础支撑,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进一步参与依然会停留在愿景层面。而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推动者,在过往实践中,秉承合作共赢理念与全球南方国家携手共同构建新型国际经贸秩序,同时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也正通过上海科技创新高地加速建设,将更多人工智能开源技术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公共产品,进而在加速弥合全球智能鸿沟的同时,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已经为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系统性变革提供了卓越的实践经验。一方面,上海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将积极探索为转型中的中国带来新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开源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DeepSeek世界时刻”意味着,面对既有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全球南方国家只有共同携手应对技术挑战,并通过技术适应性寻求发展空间,实现属于自身的“技术平权”。这也正是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历史使命和重大机遇之所在。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