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募行业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即将面市,这个被寄希望于增加投资者获得感的重磅产品,承载着公募行业重新赢回投资者信任的重任。
从政策来看,5月7日,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首段就直言公募基金行业存在经营理念有偏差、功能发挥不充分、发展结构不均衡、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等问题。
导致出现上述问题,投资者买基金不赚钱,投资缺乏赚钱效应,自然会持续地赎回。对于主要依靠管理“投资者的钱”的基金公司来说,没有投资者的源头活水,发挥社会功能就是空谈,再好的经营理念也无从谈起。
正因为投资者利益是根本,中国证监会在《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则首先就是要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以投资者利益为纲,纲举则目张。
从当下政策强力推动的浮动费率基金产品来看,核心要义是从基金费率政策入手,直击“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核心,通过费率改革以修正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真正地让基金公司、基金经理、销售机构和基金投资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从商业模式分析,对于主要以管理费为收入的基金公司来说,实行固定管理费率模式,其收入只和基金规模有关,对扩大规模有天然的动力。但是,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每个人都有能力边界,基金规模超越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边界时,部分基金公司为了自身利益,依然倾向于推广销售基金,而最终的苦果是让投资者买单。
在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史上,曾出现很多匪夷所思的现象。例如,在2021年初的市场高点,千亿级基金经理开始涌现,事后看来他们不过是赶上了风口,并不具备管理巨额资金量的能力。随着市场的转向,短暂的盛世浮名,转眼流水落花去也。
基金业绩欠佳,投资者获得感不强,这是基金行业当前遭遇信任危机的直接原因。从根本原因来看,更多是基金行业的商业模式所致。在基金行业的利益链条中,不管是基金公司还是基金经理,乃至基金销售机构,他们此前均更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而没有将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
当下,监管部门推出新型浮动管理费基金,从基金行业商业模式入手解决此前的难题,堪称釜底抽薪之策,希望通过变革利益分配方式,推动行业激浊扬清,更寄希望通过浮动费率产品,捆绑住基金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重新赢回投资者的信任。
不过,对于以信托责任为基础的公募基金行业来说,一切制度约束都是外在的,最重要的是投资者利益优先的本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正所谓,外求于物,不如内求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