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办的“AI+会计行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暨2025年影响中国会计行业的十大信息技术评选结果发布会顺利举行。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张锋在欢迎致辞中表示,以DeepSeek为代表的新一代AIGC大模型技术对数字中国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引擎的同时,也给会计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利器。以“大智移云物区”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风卷残云之势改变着传统会计职能,甚至战略思维,这也为会计服务经济转型的需要提供了基础手段和工具。当前,我国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动了会计工作创新发展,已经开始将各种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核算、会计报告、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等会计工作中,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落地,以及财务数字化和智能财务的成熟应用,拓展了会计人员工作职能,通过新一代数字技术,提升了会计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会计工作开始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2025年影响中国会计行业的十大信息技术分别是: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会计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中台技术(数据中台、业务中台、财务中台)、流程自动化(RPA和IPA)、财务云、数电票、数据治理、商业智能(BI)、数据挖掘、多模态数据分析。2025年五大潜在影响技术分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财务多模态垂直大模型、智能体(AI Agent)、数字员工及其智能调度管理、业财税融合与数据编织。
“评选结果显示,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首次上榜即登顶十大技术首位,成为年度最受关注技术。多模态数据分析亦首次入榜。在潜在影响的榜单中也出现了新的面孔,即当前非常热的智能体技术。”本次评选委员会主任、智能财务研究院院长、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勤介绍称,不同群体投票差异显著,专家更关注技术的前沿性与系统性风险,公众则侧重技术的普及度与用户体验,不同领域专家的投票结果亦各有侧重,体现了行业对技术应用的多元视角。通过对技术的生命周期分析可知,上榜技术都处于“导入期”与“扩散期”,其中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虽处于导入期,但因其颠覆性潜力被专家与公众高度认可。
刘勤认为,AI在会计行业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软件厂商、咨询公司、人才培养机构以及会计智能化的应用主体——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与时俱进地修订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引导企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服务厂商需提供优秀的AI产品、创造良好的应用生态,大学需提供足够的人才和知识贮备,更重要的是企事业单位需要拥有自我挑战、自我革新的勇气,不断更新管理理念,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会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AI时代探讨工具理性还是价值理性,核心在于审视财务领域技术应用与价值判断的平衡。”上海财经大学原副校长,资深教授孙铮表示,AI时代的财务转型不应沉迷技术炫酷,商业智能的核心是数据洞察赋能战略,数字化需将战略转化为可量化的财务成果。财务职能的独特价值在于以技术为工具、以价值理性为内核,在效率提升与伦理合规、短期效益与长期战略间建立动态平衡。财务领域唯有把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才能在技术浪潮中坚守职业本质,推动行业向可持续的数字化生态演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财务处处长李雪辉以医疗行业为例,展示了AI技术从业务端向财务端的渗透路径。基于医院政策库与操作手册,财务管理Agent为临床科室提供预算编制流程指引、财务系统报错排查等支持,显著减少基础工作人力投入。医院财务转型需借力整体数字化建设,打通业财数据壁垒,实现预算从年度编制、月度跟踪到按天监控、动态调整的升级。在财务职能升级方向上,建议财务人员主动掌握AI工具应用能力,在成本管控、风险预警等领域探索 “技术赋能业务” 路径,推动财务从后端核算转向前端战略支持。同时,医疗行业的AI应用需兼顾安全性与伦理性,例如在智能决策中保留人工干预节点,确保技术应用符合医疗行业特殊合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