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丰农商银行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范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行在场景金融上的创新,将金融服务融入政务、民生等多个场景,不仅拓宽了服务边界,更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综合服务。
场景金融是将金融服务融入具体的商业化服务场景中,将客户需求与金融服务紧密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近年来,各金融机构致力于场景金融服务的突破,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数字技术的浪潮下,创新场景金融成为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路径。
根据农业生产及农村居民需求,笔者认为,创新场景金融应围绕农业生产场景、农村生活场景、农业经营场景来发力。
在农业生产场景方面,金融机构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整合土地、农作物、农资等数据,开展信用评估和风险预测,推出农业大数据信贷、气象贷、农机贷、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等模式,为农户提供精准信贷服务。这能够有效缓解传统金融服务中信息不对称、抵押物不足等问题。
在农村生活场景方面,金融机构可以聚焦农村消费领域,围绕家庭教育消费、医疗消费、住房改善消费等场景,为农村居民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同时,关注民生服务,与公共事业单位合作,实现民生缴费线上办理功能;此外,也可以与农村商超个体户合作,提供电子支付等设备,并提供账户管理、资金托管、理财等金融服务,满足商户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管理和增值需求。
在经营场景方面,金融机构可针对农村旅游、休闲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等新兴业态,设计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包括项目融资、消费信贷、结算服务等,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民增收。例如,为乡村旅游项目提供融资,用于建设民宿、农家乐等设施,同时为游客提供消费信贷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创新场景金融仍面临数据整合共享难题,农村地区数据分散、质量参差不齐、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因此,金融机构要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搭建农村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多源数据,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同时,借助金融科技手段,优化信用评价模型,开展信用教育,逐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
总体来看,金融机构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流程,为农村居民和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助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