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苑伟斌
正值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召开之际,深圳文化产业迎来重磅利好。5月24日,乘着广东重磅出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东风,《深圳市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深圳市演艺新空间扶持管理措施(试行)》正式发布,围绕推进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以“真金白银”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持续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数字创意产业规模全国领先。2024年,深圳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3754家,实现营业收入12875.08亿元,占全省的51.5%、全国的9.1%;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2.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6.1和5.5个百分点。其中,以多媒体游戏动漫、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863.99亿元,同比增长12.2%,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扎实推进,也为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升硬核力
《若干措施》聚焦加强数字创意核心技术研发、大力发展数字创意重点产业、构建数字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等三大方面,立足深圳科技创新优势和开放多元的人文优势,围绕数字创意技术和设备、数字创意内容、数字创意活动及数字创意融合服务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大力发展游戏电竞、影视动漫、微短剧、演出、科幻等重点产业,培育发展数字创意新业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平台、活动等予以资金支持。
《若干措施》在加强数字创意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提出推动AI与数字创意融合创新。鼓励开展AI影视动漫工具平台、AI设计和制作软件、国产游戏引擎等前沿软件的研发和应用,支持研发数字创意细分行业垂直模型,对企业发放普惠“训力券”和“语料券”。支持企业和社会机构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地方文化元素等搭建数字创意产业大模型服务平台及语料数据库。
支持数字创意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建设数字创意实验室、企业创新中心,鼓励企业开展虚拟拍摄、扩展现实(XR)、光影声音特效、智能动作捕捉等数字创意技术研发,提升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虚拟现实技术设备、数字影棚硬件、沉浸式投影系统、国产游戏设备等数字文化装备技术水平,以及面向政务、民生、文旅等场景的应用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深圳数字创意产业的“含科量”。
新技术新业态力撑重点产业
在大力发展数字创意重点产业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持续提升游戏自主创新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支持中国文化要素与场景为主导的3A(高投入、高质量、高文化内涵)游戏和精品游戏、功能游戏、电子竞技游戏等游戏产品的开发、运营。支持举办国际国内知名游戏赛事和活动。
打造影视动漫精品,支持主旋律、正能量、重大题材、特色题材等影视精品创作生产。支持新建数字影棚,支持影视剧组来深摄制。推进微短剧精品化,支持微短剧产业集聚发展,构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版权交易与经纪代理服务。
同时,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演出服务效能,放宽大型营业性演出可售(发)票数量限制。支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识别验证技术搭建大湾区演出票务平台。支持打造一批演艺新空间和精品舞台剧,支持举办演唱会、音乐会、精品剧目和游戏展演等新型演艺。
《若干措施》还提出打造科幻产业创新高地。支持打造高品质科幻文学、科幻电影、科幻动漫、科幻游戏、科幻剧目以及潮玩等特色产品。推动科幻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科创与科幻双向赋能。
深入推进“数字创意+”行动,推动数字创意与文化传承与文旅消费、医疗健康、智能制造、教育娱乐等领域融合。大力发展沉浸式、互动式体验经济和多面向未来的文化新消费业态。
构建数字创意产业创新生态
《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文化精品首映、首演、首秀、首发、首展,支持演唱会、戏剧等巡演首站、首演和大型赛事、展会的首赛、首展。通过擦亮数字创意产业创新高地形象,不断提升产业中的“含深量”。
深圳还支持IP创作与授权、IP衍生品开发、文创产品开发以及IP衍生的剧目、展览以及各种形式的IP联动,积极培育IP运营主体,推进文化数字资产价值评估和交易。
在人才引进培育方面,深圳支持高校推进数字创意相关专业和交叉学科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社会机构等共同搭建人才培养基地。支持国家、省、市创新创业和行业大赛获奖团队落地创业发展。探索行业高层次紧缺人才认定标准,加大对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在住房、创业等方面的保障力度。
此外,发挥平台集聚作用,进一步提升文博会、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的影响力。支持建设影视、动漫、游戏、网络文学、艺术品交易等线上发行和交易平台。支持举办影视、动漫、IP、艺术品等具有影响力的数字创意产业展会、活动。
《若干措施》积极推动文化对外贸易,推动网文、网剧、网游“三驾马车”的文化出海,支持企业建设出海服务平台、参加国际重要展会、布局海外市场,提升出口“含文量”。
此外,优化数字创意产业基金投资范围和方向,对精品创作、技术研发、文化装备、品牌活动等进行投资。培育文化领域耐心资本、大胆资本,支持社会资本设立影视、微短剧、网络文学、游戏等细分领域产业基金,重点投资内容创作、IP孵化及出海项目。鼓励数字创意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不断提升深圳数字创意产业的“含金量”。
以演艺新空间点亮城市文化新生活
《深圳市演艺新空间扶持管理措施(试行)》(以下简称《措施》)围绕“监管标准化、政策扶持精准化、产业融合深度化”,多部门协同发力打造“政策有支撑、空间有活力、市场有动能”的演艺新生态,为推动深圳“国际演艺之都”建设按下加速键。
《措施》专门明确,对体现融合性、创新性、示范性,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演艺新空间项目,经综合评定,择优予以最高100万元支持,直接降低场地改造、内容创作等成本,为演艺新空间运营单位提供了有力支持措施,打造更多“小而美”“小而新”演艺新空间,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