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25 06:19:59 股吧网页版
湖南拓良田提效益助增收
来源:经济日报

  5月的洞庭湖畔,湖南省益阳市南县金之香稻虾种养基地里,连片稻田青翠如毯。基地管理员周四喜拧开闸门,汩汩清流顺着管道注入田间,“过去抽水要三四个劳力,现在‘拧龙头’就能灌溉400亩地”。这样的转变,正是南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南县通过系统化破解“地碎、水缺、路难、效低”等瓶颈,近3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56万亩,粮食产能提升10%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湖南如何建好、用好、管护好高标准农田,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近年来,湖南通过统筹规划布局、统筹资金投入、统筹项目建设,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97万亩,粮食产能亩均提升100公斤左右,亩均节本增效200元左右,为粮食产量稳定在610亿斤以上提供坚强支撑。

  建好:一体化联合改

  走进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湘江村,纵横交错的现代化农田基础设施令人眼前一亮:12公里防渗灌溉渠如同“毛细血管”贯穿田间,灌溉水利用率从55%跃升至85%,单亩进水时间由4小时缩短至1小时;15公里排水渠同步升级,排水效率大幅提升。同时,6公里机耕道与6条生产便道构建起田间交通网,农业机械得以畅行无阻,告别“人拉肩扛”的传统耕作模式。

  “以前最怕遇到极端天气,如果暴雨来了,田里的水排不出去,辛苦种的庄稼就会全泡汤。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把排涝抗旱的难题都解决了。”种粮大户袁虎说,“抗灾能力强,正是‘高标准’体现之一,通过排涝泵站改造和排水沟疏浚,渍害田治理率达100%,极端天气下粮食损失大幅度下降,在抗旱保障方面,能保障1300亩农田及时补水。”

  不仅如此,通过田块整治,村里103块零散耕地被整合为20块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地块规整度提升8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60%提升至95%,再加上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和生态沟渠净化系统与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等,实现“小田变大田、低产变高产、污染变循环”的多重突破。

  “高标准农田的‘高’,不仅体现在建设标准上,更体现在其带来的显著成效上。”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与农垦处副处长黎勇说,湖南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聚焦永久基本农田,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同时,注重与大中型灌区科学衔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合理布设田间灌排设施,形成灌排畅通的工程体系,增强农田灌排能力,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加大田块整治力度,推进小田改大田,改善农田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加快补齐农田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用好:一条链融合用

  高标准农田,不仅要建得好,还要用得好、增效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湖南各地在建好高标准农田基础上,不断整合良种良法、农技农艺等优势资源,提升高标准农田的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益。

  在南县,通过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集成推广绿肥种植、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等技术模式,示范带动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育,推动耕地质量等级稳步提升。去年,南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翻压紫云英绿肥4.1万亩,施用有机肥5万吨,耕地地力提升0.15,粮食产能每亩提升50公斤,亩均节本增效300元。该县还结合智慧农业建设,通过精准农业、智能化装备、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土情、墒情、虫情、苗情、水情“五情”实时预警。

  不仅如此,高标准农田还与现代农业同频共振,为农民富裕、农村兴旺注入新动能。

  近期,永州市道县18万亩油菜迎来丰收,在蚣坝镇光家岭村万亩“稻—稻—油”三熟制水旱轮作示范基地里,沉甸甸的菜荚压弯了枝头,农户们趁着晴好天气收割晾晒、碾轧脱粒,及时腾出农田轮作水稻。

  “稻—稻—油”模式,就是在双季稻的基础上,利用冬闲田种植一季油菜,实现“早稻—晚稻—油菜”一年三熟的轮作制度,是利用冬闲田提高油料作物供给的重要途径。“这种模式不仅避免了耕地季节性抛荒,还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道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何华元告诉记者,近年来,道县推广“稻—稻—油”三熟制水旱轮作模式,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辐射带动全县油菜扩面5万多亩,并且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早熟油菜品种、油菜播种施肥一体机,使道县的油菜单产水平比往年提高了4%以上。

  同时,永州市还围绕创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湘南“供粤港澳”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广“稻稻蔬”模式,发展48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认证基地,带动2024年种植蔬菜52.44万亩,实现产量95万吨,蔬菜出口货值16.5亿元。

  此外,永州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文旅产业发展相互融通,打造了万亩油菜体验园、蔬菜采摘园、水果玉米种植园,发展集观赏、体验、采摘等于一体的休闲旅游业,推动菜园变乐园、村道变游道、农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促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每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以上。

  管好:一系列精细管

  近年来,湖南创新管护机制、强化科技赋能、压实主体责任,推动高标准农田从“建得好”向“管得好”转变。

  湖南先后制定农田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办法及项目调度、建后管护、项目竣工等系列制度,加强全过程规范管理,推行“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级落实”的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并将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纳入田长制考核范围,出台《关于加强农业产业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的决定》等系列管护制度,将高标准农田纳入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明确新建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强化用途管控,确保长效利用。

  黎勇说,近年来,湖南每年安排1000万元管护资金,引导市、县财政建立管护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对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给予适当补助。2024年,还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县(市、区)按照年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总额的1.5%,从省级财政资金中据实列支建后管护经费,解决管护资金来源问题。

  同时,通过智能灌溉、无人机巡检、物联网监测、大数据平台等现代科技手段,构建全方位的高标准农田智慧管护体系,推动农田管理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

  在娄底市双峰县,国网湖南电力推出“智能扫码、智享灌溉”项目,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启动电力排灌系统,大幅提升用水效率;长沙市望城区打造200亩“无人农场”,利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插秧机等,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自动化;永州市东安县部署百余个铁塔视频监测点,利用高清摄像头对耕地进行24小时监控,自动识别破坏耕地行为,并通过“智慧田长”APP推送预警信息,实现精准巡田……

  “根据2025年湖南省委一号文件,今年,将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以上,优先将大中型灌区范围内的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通过持续实施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行动,确保畅通‘中梗阻’渠道2500公里。”黎勇说,下一步,将根据《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编制湖南实施方案,到2035年,把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统筹新增建设与改造提升项目布局,坚持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创新建设思路和模式;健全多方参与、责任明确、协调顺畅、保障有力的建后管护机制,建好、用好、管好高标准农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湖南新贡献。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