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24 23:05:30 股吧网页版
从地头叫卖到“未摘先卖”:广东荔枝产业的“三级跳”跃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霖深圳报道

  当文博会现场 1.5 万吨荔枝订单完成签约,超 5000 吨鲜果即将踏上出海之旅,昔日曾累死驿马的 “一骑红尘” 往事,如今正被改写为冷链云轨上的 “甜蜜迁徙”。从“妃子笑”到“万家甜”,关于荔枝的传统认知正在被逐一打破。

  保鲜期从3天延长到30天,实现了技术上的飞跃;销售模式从地头叫卖转变为锁定全球订单,定制认养、“未摘先卖”成为常态;价值链从鲜果买卖拓展到全产业链的生态重构,则让荔枝从单一农产品蜕变为融合文化、科技、文旅的多元经济载体。

  就像果农通过直播展示枝头的妃子笑,再借“东方爱情果”的新文化IP漂洋过海,如今,这颗岭南红果正以“百千万工程”为支点,用贯通全球的“出海链路”取代古籍中的贡道断头路,用甜蜜经济抒写乡村振兴图景中的当代叙事。

  种植、保鲜、物流、销售、出海等多个环节同步推进,广东荔枝产业正实现“三级跳”跃升,让荔枝这点“鲜”也能“吃遍天”。

“贡果”飞入千家万户

  红绿色的可爱外皮下藏着晶莹剔透的白色果肉,一口咬下去香甜爆汁、肉感十足……荔枝原产中国,自古盛于岭南,被誉为“果中王者”。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有关荔枝滋味的诗句:“津液甘酸如醴酪”“红颗酸甜只自知”“只知红颗味酸甜”……

  那么,一日可啖“三百颗”的荔枝,在历史的流转中,为何没能像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进入千门万户,而是独属于贵族阶级和岭南本地,作为“珍稀佳品”般的存在?

  首先,就是荔枝的产量问题。

  “高堂怀核谩栽培”“十年结子知谁在”“摘尽繁星始下来”……古代,漫长的生产周期、苛刻的生长环境、对温度湿度等极高的要求,漫长的水肥动态调控、时刻戒备的病虫害监测、精细的采摘方式,都影响了荔枝的产量、投入和损耗。

  其次,荔枝“娇客”的生长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在古代只能“看天吃饭”,极难人工栽培与人工移植,进行稳定的产果输出。据学界考究,古代中国最初的荔枝产地为广东、广西和海南岛一带。历史上,荔枝因统治阶级的喜爱而留有数次被移植的记录,却多次失败,因此产生了漫长的“荔枝贡灾”。后来,四川、福建移植了荔枝。

  在市场经济中,供需关系决定商品价格,物以稀为贵。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农业水平的提高,荔枝已经从生产量极不稳定的“贡果”,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甜蜜果”。

  其中,广东拥有全国最多的荔枝古树群和最全的品种库,是名副其实的“荔枝第一仓”。

  从生产环境来看,广东为荔枝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充足的养分: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冬季短暂降温且极少霜冻,红土肥沃,水网密布。因为气候合适,今年全省荔枝种植成活率普遍超过九成,预计产量大幅提升。

  从产量来看,全国每两颗荔枝,就有一颗来自广东。广东荔枝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超过全国一半、全球的三分之一,荔枝种植遍及97个县(市、区)。据了解,2025年,广东荔枝预计总产量160万吨,同比大增30%至50%。其中粤西片区99万吨,珠三角片区14万吨,广州片区11万吨,粤东片区26万吨。

  借助数字育种、绿色防控、标准化种植等技术创新,荔枝的产量与品质不断提升。以茂名为例,“荔枝AI助手”以AI模型接入荔枝病害防治知识库、茂名地区生产气象、病害防治等数据。截至目前接入数据超500万条,平均诊断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5秒以内,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生产效率提升30%。除此之外,在广东,荔枝以可追溯体系构建区块链溯源数字技术系统的护城河,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种植全程。

  从品种来看,广东有300余种荔枝,上市时间从5月上旬持续至7月下旬,长达3个月。从早熟品种三月红、妃子笑、白糖罂等,到中晚熟品种桂味、糯米糍、仙进奉、巨美人、凤山红灯笼等,层次丰富的口感也是现代农业技术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如今,荔枝可以算得上是从统治阶级的专属物,变成了更多人可以享用的甜蜜果。然而,当产能扩大,荔枝能否从产地成功运输出去,又如何以合适的尝味期进入千家万户?

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30天

  让这样丰富的荔香流遍四海,送到每一个消费者的手边,保鲜技术和物流技术的突破至关重要。

  在明代丘浚的《咏荔枝》一诗中,“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的下一句,便是“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后汉书·和帝纪》记载:“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

  在荔枝风靡的唐代,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曾经记录过,在没有其他处理方式的情况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中国古代的水果运输链存在着低效率、多路段配送、损耗率较高等问题。当时,荔枝保鲜的方法是密封、盐洗、浸水等。一路上,只能依靠马匹和人力运输,沿途使用冰块保鲜。为了延长荔枝的保鲜时间,甚至需要在岭南种植园将荔枝树整棵砍伐下来,劳动人民的损失极大,最后仍旧只有很小一部分可以送到统治阶级的面前。

  近年来,在冷链技术的突破下,荔枝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30天,而运输链条也被全线打通。

  以茂名为例,在采前环节,引导果农选种容易贮运的品种,如妃子笑、仙进奉等,加强以施肥、灌水、修剪和植保等为重点的栽培管理,提升果实采前品质,全市白糖罂、桂味、妃子笑等优质品种占比达80%。在采摘环节,创新建设田头智慧小站,解决荔枝在田头采摘一小时之内迅速进入冷库保鲜,实现田头预冷,保鲜期延长3天,有效解决荔枝“最先一公里”保鲜难题。目前已建成“田头”冷藏保鲜设施306个,配备一线冷链车30辆,今年新增田头快递网点390个,顺丰物流在茂名设置了超1500个揽收点。在采后环节,开展物理源、植物源、生物源和新型包装材料荔枝保鲜技术研究,经过特殊技术处理后,可使桂味、妃子笑等部分品种保鲜时间达30天。

  同时,当地海关帮助果园、加工厂快速获取出口注册资质,并开通了“绿色通道”,让荔枝通关时间效率提升20%以上。

  近年来,广东通过技术帮扶、优化通关、完善冷链设施等举措,不断扩大荔枝的销售半径和保存周期。

  顺丰、京东等头部物流平台推出“冷链保鲜+多式联运”物流升级方案,目前顺丰调配全货机、冷链车、高铁专线、散航等多元运力,构建起“省级运营平台+区域配送中心+直供基地”的供销配送网络。

  在此基础上,顺丰加码“低空物流”——借助无人机等设备打通山顶到山下的运输场景,实现“航空+冷链+无人机”协同。据了解,目前顺丰的无人机、无人车配送网络已覆盖岭南地区核心产区,运输效率从传统接驳模式提高至现在的2~3倍。依托这一体系,目前顺丰已经实现荔枝全国次日达,偏远地区三日内也可完成派送。

  一颗颗广东荔枝“走向全球”,反映出“出海链路”的不断完善。

  2024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农产品出口972.8亿元,占同期全国农产品出口值的18.6%。茂名今年新增出口国家和地区5个,出口国家和地区增加到22个,预计全市荔枝出口量增长110%。截至2025年一季度,茂名荔枝出口量已达7100吨,同比增长132%,订单主要出口俄罗斯、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美国、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当荔枝的生产、保鲜和运输都达到了高级配置,是否会供大于求,反而破坏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否有足够的销售手段让荔枝被更多人知道并接受,真正做到构建优质且可持续的现代荔枝产业链?

“小荔枝”跃升“大产业”

  从杨万里的“甘露凝作冰”、袁枚的“荔枝煨鸡”、苏轼“荔枝蘸盐”的古法,到迪拜帆船酒店的早茶席上出现的冰镇荔枝、巴黎米其林餐厅推出的荔枝鹅肝慕斯,再到如今Z世代爱不释手的荔枝冰咖、酒酿荔枝……中国人对荔枝的花式吃法探索从未止步。

  如今,“荔枝+”产业链不断延伸,推动“小荔枝”向着“大产业”不断跃升。荔枝赋能千行百业,越来越多的人民因为荔枝的甜蜜也过上了好日子。

  广东早熟荔枝(粤西)上海采购商精准对接会,让陆家嘴的精英们也能品尝来自南疆的甜蜜气息;湛江遂溪仙品举办荔枝采摘活动,预售量超4500吨,预售金额近亿元;全省9个主产地市协同发力,推动全国采购商与本地供应商精准对接;广药集团等企业布局荔枝饮料、冻干产品,预计2030年加工转化率提升至50%……

  企查查数据显示,广东省荔枝加工相关企业数量378家,经营10年以上企业110家。茂名荔枝全产业链超120亿元,依托荔枝文化博览园、特色小镇,开发采摘游、文化节等业态,2024年茂名荔枝文旅收入增长25%。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荔枝的命运轨迹却折射出截然不同的时代镜像。古代,最豪华的“达人”广告便是圣人和贵妃的千金一笑。为此,累死的马匹、力竭的驿卒、损耗的荔枝树、融化的冰块、搜刮的民脂民膏,便消弭在这贵族阶级的莞尔一笑之中。

  昔日岭南佳果跨越千山万水的“一骑红尘”,在今日已化作贯通三产的数字云轨。古时权贵独享的珍馐演变为普罗大众的日常美味,累毙驿马的贡道升级为四通八达的冷链网络。这颗岭南红荔见证的不仅是农业技术的迭代,也是群众生活的蒸蒸日上。

  如今,依托“百千万工程”及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广东荔枝产业链正在从精深加工向多样化品牌营销、特色主题旅游产品、IP短剧等方向延伸。“荔枝书记”IP、“定制认养计划”、“荔枝直播节”、AI数字果园、“高智荔”AI工具……各大产区花式出招,“荔枝+”花样不断翻新,推动荔枝产业从“枝头”到 “舌尖”的全链条升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