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安永复旦最具潜力企业”2025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技术突破和应用场景拓展是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投资者在关注人形机器人行业时,应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商业化前景和市场估值等因素做出决策。
谈及上海如何把握人工智能机遇,何兆烽认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可通过强化资本赋能、政策支持、场景驱动落地、制定全球人才计划等方式抢抓产业发展机遇。
AI企业上市热度攀升
人形机器人行业近年来热度持续攀升,吸引了众多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的涌入,也抬升了行业估值。
何兆烽指出,当前行业处于技术快速发展和市场推广阶段,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目前处于高投入阶段,多数企业尚未实现盈利,但融资活动十分活跃,企业估值较高。高估值反映了市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高度期待,也可能暗示了市场对人形机器人技术前景的过度乐观。
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面临技术成熟度不足、商业化应用场景不清晰等问题。何兆烽认为,从经济长周期的视角来看,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中,适度的泡沫恰是推动文明进程的催化剂。在每个颠覆性技术诞生早期都因稀缺性伴随着泡沫的发生,而所谓泡沫即是见仁见智,部分有远见的投资人把时间维度拉得足够长,才会看到新事物未来的收益。
另外,他强调,技术跨界也是重点,比如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与车企高度相似,技术同源。具体来说,自动驾驶、环境感知、运动控制等技术可直接迁移至人形机器人领域,其研发供应链也高度重叠。
当下,全球正处于人工智能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AI(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业格局。人工智能已成为热门赛道,多家企业已经成功上市或正在筹备上市,AI概念在资本市场也受到高度关注。安永认为,未来AI企业上市热潮将持续保持热度。
在香港市场,近期推出的“科企专线”也将促使更多AI赋能的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当前,人工智能行业中,大模型与生成式AI、AI+医疗、智能机器人、AI+自动驾驶、AI芯片等细分赛道,正积极筹备上市或处于上市的关键阶段。
何兆烽表示,上述赛道的企业大多处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盈利。然而,这些企业融资活动十分活跃,估值也较高。市场普遍看好这些赛道的长期发展潜力,认为其将推动AI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
搭建产业协同平台
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是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这三大产业在技术融合、产业链协同、政策支持等层面已形成显著的协同效应。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人才集聚、资本雄厚、国际化应用场景丰富以及政策协同等独特优势,目前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何兆烽建议,上海可以通过如下几大方面入手,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
一是强化资本赋能:打造全球AI融资中心,成立上海AI产业母基金,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体系,推动AI企业科创板上市等。
二是政策支持:上海已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提出一系列具体政策,涵盖人才队伍、数据共享、产业布局、政府资金支持等方面。这些政策将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另一方面,上海也应敢为人先,在AI数据、伦理监管、专利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上探索,为人工智能行业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三是场景驱动落地、建设产业生态:以应用反哺技术创新,开放“城市级”AI场景、打造标杆工厂,构建开放协同的发展生态。
四是国际合作,制定全球人才计划:利用上海国际化优势,吸引全球AI资源和人才集聚,为上海带来更多的国际资源和技术支持。
五是搭建产业协同平台:建立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人工智能企业可以与集成电路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智能芯片;与生物医药企业合作,开展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