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决策部署,以及广东提升“数字政府”效能的新要求下,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推出“数字政府提效微记录”专栏,面对企业群众政务服务需求中的盲点、困点,搭建与办事部门沟通的桥梁,针对性展开普及与疏解。同时,聚焦政务服务具体事项和服务方式,发起主题化、动态式测评与调研,挖亮点、补短板,助力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本期我们聚焦“2024年度广州市本级公共数据开放计划”新增开放的243个数据集落实情况。
为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工作部署,落实数据开放与供需对接有关要求,“制定公共数据开放计划”已成政府部门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举措。5月20日,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发布《2025年度广州市公共数据开放重点(征求公众意见稿)》,明确2025年度将推进经济建设、道路交通、资源环境等领域数据开放。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注意到,该局2024年10月11日发布《2024年度广州市本级公共数据开放计划》,新增243个开放数据集,截至目前39个数据集仍未开放,占比约为16%。

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发布《2025年度广州市公共数据开放重点(征求公众意见稿)》。
明确2024年度新增开放数据集243个
2023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广州市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中明确,公共数据开放主体应根据年度公共数据开放重点,制定本机构年度公共数据开放计划,向本级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备案,稳步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工作。开放计划应当包含公共数据开放工作任务、重要时间节点、开放数据集、保障措施等内容。各区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将本区年度公共数据开放计划汇总至市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市、区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本级年度公共数据开放计划。
为进一步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利用,逐步扩大公共数据开放范围,不断提高公共数据要素供给质量,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2024年7月17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2024年度广州市公共数据开放重点(征求公众意见稿)》,提出“要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公共数据开放”。聚焦于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围绕经济建设、科技教育、城市建设、卫生健康、应急管理、文化旅游、机构团体、公共安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道路交通、气象水文、财税等领域,强化公共数据开放供给能力,释放公共数据价值,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利用开放的公共数据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同年10月11日,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发布《2024年度广州市本级公共数据开放计划(新增开放数据集)》,共有243个数据集,包括公共数据开放主体名称、数据集名称、数据集领域、数据摘要、数据项、数据格式、开放属性、更新频率。今年5月20日,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发布《2025年度广州市公共数据开放重点(征求公众意见稿)》,明确提出推进经济建设、道路交通、资源环境、民生服务、教育科技、物流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数据开放,并明确具体牵头部门。

广州市本级2024年度公共数据开放计划中仍未执行开放的数据集占比(截至5月23日)。
去年新增开放数据集16%仍未执行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2024年新增的开放数据集发现,数据集领域以民生服务、机构团体、经济建设为主,占比分别为32.1%、19.3%、14.8%。88.5%新增开放数据集属于无条件开放,数据更新频率主要包括“每年”“每半年”“每季度”“每月”“每日”“不定时”等,其中以“每年”更新为主,占比为49.8%。
此外,新增243个开放数据集中,截至5月23日仍有39个未开放,占比为16%,涉及公共数据开放主体主要包括广州市妇女联合会、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等。其中,广州市妇女联合会19个数据集未开放,包括“家政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信息”等数据集;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9个数据集未开放,包括“测绘资质单位”“测绘作业证”“海域地名”“赏花地图”等数据集。而“广州市政务服务事项信息”数据集是要求各公共数据开放主体开放,目前平台上已开放相关数据集包括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医保局以及天河区、荔湾区、番禺区,其他市级单位或行政区仍未开放相关政务服务事项信息的数据集。

广州及各区公布2024年度新增开放数据集数,番禺从化未公开发布公共数据开放计划。
番禺从化去年未公开数据开放计划
具体到广州11区层面,是否向社会公布本级年度公共数据开放计划?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公开搜索发现,2024年白云、南沙、花都、越秀、天河、海珠、增城、黄埔、荔湾等9个区均发布“2024年度公共数据开放计划(新增开放数据集)”,而并未搜索到番禺、从化区等二区公布的2024年度公共数据开放计划。
梳理9个区2024年度公共数据开放计划可见,除了增城区58个、白云区56个新增开放数据集全部上线外,其他5区或多或少都存在仍未开放的数据集,例如“海珠区双公示行政许可汇总信息”“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名单”“天河区全区垃圾压缩站基本信息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等数据集。
在专家看来,优化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工作,需要制定并发布统一、权威的公共数据开放目录,探索建立数据开放许可协议机制,明确各方权责。建立基于公众需求的开放数据质量评估模型,加强社会监督,结合现有第三方数据质量评估模型,全面系统评估开放数据的质量,强化评估工作的指挥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