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的举措,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大A股投资力度。
与此同时,不少股民发现,炒股赚钱并非易事。
5月24日,上海利多星证券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投资顾问林名雯做客每日经济新闻“520财富节”,总结个人投资者常见的错误炒股行为,助力投资者在股市淘金征途上少走弯路,尽早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
在股市收获颇丰的人往往是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林名雯表示,个人投资者最常见的股票投资错误行为,可以概括成两类:一是盲目抄底,逆势加仓;二是追涨杀跌,频繁操作。这也是不少个人投资者感觉炒股赚钱不容易、易亏难盈的原因所在。
这令她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众多个人投资者容易陷入“一跌就抄底,一涨就追高”的交易惯性思维?
林名雯认为,这背后是行为金融学里的几个经典心理在作祟。比如“沉没成本效应”。举个例子,众多投资者20元买入的股票跌到15元,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重新评估这只股票值不值15元,而是满脑子想着“我已经亏了5元,得补仓摊低成本”。这就是典型的沉没成本效应。
但这种交易情绪所带来的结果,是越补仓股价越跌,最后成本没摊下来,倒把家底搭进去大半。在股市里,这种交易思维最危险,因为个人投资者补仓的每一分钱都可能带来新的亏损,而不是“解救”旧仓位的“救兵”。
再如“羊群效应”,比如个人投资者看到身边朋友买入某只股票赚了不少钱,就恨不得自己赶紧入场也赚一笔,于是直接逢高进场。但当越来越多的人都涌入追高这只股票,相关股票存在一定几率的股价虚高,结果就是股价回调,追高者随之变成接盘侠。
林名雯指出,导致这些错误交易行为出现的心理陷阱背后,是广大投资者必须高度关注的三个投资心态:
一是过度自信,不少个人投资者看了几份研报、学几个技术指标,就觉得自己能战胜市场了,贸然重仓。这种心态其实特别危险,就像新手司机刚学会开车就认为自己能飙车,总觉得自己比市场聪明,结果分分钟给市场“交学费”。
二是损失厌恶。心理学研究发现,亏损1万元的痛苦感,需要赚2万元的快乐感才能抵消。这样一来,个人投资者就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行为:要么赚点小钱就想跑,要么亏了钱却死扛。
三是急于求成。众多个人投资者容易出现的交易心态,是满脑子想着炒股快速致富,却忘了复利需要时间。
林名雯指出,近年来,不少在股市收获颇丰的个人投资者,往往都是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正如巴菲特所言,投资其实很简单,但不容易。简单是因为道理谁都懂,不容易是因为要克服人性弱点。
在她看来,广大个人投资者要克服这些常见的炒股错误交易行为,不可操之过急,而是要循序渐进。
个人投资者要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
林名雯认为,投资者需要先给自己打基础。
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除了深入了解学习股票交易机制、行业分类等知识,个人投资者还要学会一些基础的财务知识,学会看三大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学会估值方法,掌握市盈率、市净率等基本指标的含义和应用等。
其次,个人投资者得努力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体系,包括明确投资风格,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选股标准。更重要的是,个人投资者需严格落实自己所建立的这套投资体系。
“我还建议个人投资者可以培养自己对股票市场的认知。通过选择3~5个重点关注的行业,建立行业跟踪清单,多看看各种资讯及解读,关注利率、通胀、政策等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定期撰写投资笔记,记录自己的判断与市场实际走势的差异。这些其实都对提升自己的投资水准很有帮助。”林名雯指出。
她认为,当前境内资本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占比仍然较高,众多个人投资者普遍面临三大核心投资挑战,一是专业知识不足,约70%的投资者难以准确理解财务报表;二是交易行为偏差严重,追涨杀跌导致年化收益持续跑输市场指数;三是服务需求错配,投资者最需要的是专业的投资教育,却往往被过度推销金融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证券投顾机构应体现自身的三大价值——首先,专业证券投顾机构致力于降低投资门槛,让普通投资者也能享受到专业级的投资服务;其次,专业证券投顾机构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帮助投资者纠正认知偏差,克服人性弱点;再次,专业证券投顾机构应帮助投资者防范金融风险,避免因认知不足而遭受重大损失。
业界认为,要面向广大个人投资者做好证券投顾工作,专业证券投顾机构还需打破短期利益导向、重构信任机制。因此,整个证券投顾行业需在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建设——首先,夯实合规基础,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服务全流程的标准化和透明化,让每一份投资建议都有据可查;其次,要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构建智能化的服务中台和研究支持体系,为投顾团队提供强大的后台支撑;再次,专业证券投顾机构需重视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路径和专业培训体系,特别是加强行为金融学等实战技能的培养;最后,投顾机构务必要将投资者服务与投资陪伴作为核心工作,建立分层分类的服务体系,针对不同经验和需求的投资者提供差异化服务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