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康曦)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重点项目对接会暨智库成果发布活动召开,组织成果发布、专家报告、联谊交流、项目对接、合作签约等配套活动,发布“一带一路”成渝科创走廊、百院百企布局成渝新质生产力行动计划两个机会清单,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研究报告》《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效能评估指数报告》《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效能评估指数报告》三部智库报告,推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和重点项目,为2025年和“十五五”储备优质增量项目,加快塑造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研究院等多家机构组建专家组,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编制了《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效能评估指数报告》《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效能评估指数报告》,发布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高质量发展效能总排名,以及经济增长、科技协同创新、稳促扩升消费、生态环境共治共保、改革开放、民生保障和改善六个领域的专项排名。
经济增长领域,绵阳市、内江市、万州区、江北区、成都金牛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成都武侯区、自贡市、遂宁市川渝10个市区入选“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增长10佳城市”。这些城市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全力推进经济建设,在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成效突出。
科技协同创新领域,绵阳市、沙坪坝区、渝北区、成都金牛区、北碚区、成都青羊区、成都武侯区、璧山区、江北区、南岸区、涪陵区、成都龙泉驿区、成都新都区川渝13个市区入选“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协同创新10佳城市”(含效能指数分相同的并列城市)。这些城市抢抓科技革命机遇、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联动协同,强化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创新主体,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的示范性成效。
围绕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协同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六个领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研究报告》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下一个五年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自2020年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推进。据初步统计,这期间成渝地区投入资金总额超11万亿元,共建重大项目超800个,覆盖现代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巴蜀特色文旅、生态环境、对外开放和公共服务等多个关键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