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成本启航、免费提供仿真测试、免费提供试飞服务……5月23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暨2025国际低空经济与无人系统博览会上,浙江省文成县低空经济产业园发布系列招商政策,现场吸引20个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在此之前,该县布局低空赛道的另一重磅举措是签署协议采购300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以发展低空文旅运营。
抢抓低空经济机遇,文成县并非孤例。《华夏时报》记者当天在展会现场观察到,除了浙江文成县,还有广东新丰县、江西共青城市、江西南康区等多个县区的产业园到场招商,县区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可谓热情高涨。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低空经济融资案例达488起,总融资额462.9亿元,行业融资持续升温。政策驱动下,各地国资成为出资“主力军”,截至2024年底各地市成立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已超千亿元。
“县区对低空经济产业的热情,既源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也是政策驱动与市场预期形成共振效应。”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形态丰富,同时有财政政策与社会资本的双重支持,成为区县重塑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抓手。但各地应警惕陷入重基建轻运营的误区,更应防范同质化竞争,避免盲目复制导致的资源错配。
县区押注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展会上,飞行器企业不再是唯一的主角,各地产业园也成为展会重要角色,既展现自家“实力”,也向更多企业伸出“橄榄枝”。
地处浙江温州的文成县在此次展会期间举办专场论坛,领导班子亲自到场推介产业园招商政策。当天,文成县集中签约20个项目,覆盖研发、测试、制造、场景四大领域,即低空经济全产业链。
事实上,文成县发展低空经济的雄心早已有迹可循。2024年6月,文成县交通发展集团与国内低空龙头亿航智能签署首批30架EH216-S的采购协议,并支付了总货款的50%作为预付款;此外计划2026年年底前额外采购270架EH216-S,并支付了不可退还订金。亿航智能EH216-S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款已通过适航认证并进入量产的eVTOL,其在中国市场官方指导价为239万元。若以此计算,300架的订单总货款达7.17亿元。
据文成县委书记罗招政介绍,该县交通发展集团旗下的浙江之翼通航有限公司已获亿航EH216-S浙江销售总代理,今年计划销售100架以上飞行器,销售额突破3亿元,并拟参与一些重点城市的合资运营,目前已签约2个城市,低空运营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2亿元。
“文成县计划三年内建成43个飞行器起降场,年内完成三条短距离航线建设,年内基本具备长距离载人飞行条件。”罗招政称,文成县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天选之地”,这来自当地三大优势,一是拥有业内稀缺的净空资源,县内全域95%以上的真高120米以下空域为适飞区域;二是立体交通网络带来的交通便利;三是县内一个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8个3A级景区的丰富旅游资源,适合低空文旅场景落地。
重金押注低空经济的县区不止文成县。记者当天走访展会发现,到场参展的产业园众多,包括位于江西赣州南康区的低空经济产业园、河南安阳北关区的无人机产业园、江西共青城市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广东韶关新丰县的低空经济总部等近十个区县产业园亮相招商。其中,部分产业园已具备一定规模且研制出多款飞行器,也有产业园仍处于起步阶段,亟待企业入驻发展。
此外,全国千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中,除了北京、广州、苏州等一、二线城市,也有江西省共青城市、重庆市梁平区等区县,后两者规模分别达50亿元、10亿元,规模处于中游水平。
“县区对低空经济产业的热情,源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传统县域经济依赖资源消耗型产业,面临增长瓶颈和生态约束,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技术杠杆。”朱克力对本报记者表示,低空产业链条覆盖研发制造、物流、应急救援、文旅等多个领域,这种产业形态既能嵌入县域特色资源开发,又能创造高附加值的经济活动。例如山地县通过低空文旅项目激活自然景观资源,工业基础薄弱地区可借力低空装备制造实现产业突破。这种产业适配性使县区政府将低空经济视为重塑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抓手。
在朱克力看来,另一层驱动因素是政策驱动与市场预期形成共振效应。“国家层面将低空经济纳入新基建范畴,释放明确的产业支持信号,地方政府敏锐捕捉到发展窗口期。县区通过建设产业园、测试基地等低空基础设施,既能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又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例如在市场端,物流巨头对无人机配送的布局等。这种政企协同的商业模式降低了县区试错成本,增强了决策信心。”
不过,朱克力也提醒,县区发展低空经济需防范三重风险,一是技术适配性风险,如盲目引进高端无人机生产线可能造成产能闲置,而忽视适航认证等标准体系则埋下安全隐忧;二是产业生态脆弱性,县域经济体量有限,难以支撑完整产业链,过度依赖单点突破可能形成孤岛效应;三是财政可持续性,低空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县区需平衡短期政绩冲动与长期财政承受能力。更为关键的是防范同质化竞争,各地需立足资源禀赋差异化布局,警惕产业园盲目复制导致的资源错配。
超千亿产业基金成融资主力
2024年被称为国内低空经济发展元年,行业掀起政策潮和融资潮。展会现场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全国低空经济产业企业共获得728次创投融资,公开融资金额的事件占比达到35.58%。其中,金额在1亿元至10亿元区间次数最多,融资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事件共92次,占比12.64%。
具体到2024年,全国低空经济产业共发生488笔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达到462.9亿元,有683家投资机构参与融资。从融资轮次分布看,A轮、天使/种子轮和B轮占据主导地位,分别为166笔、86笔、78笔;从区域分布看,行业融资事件多发生在江苏省、北京市、浙江省,分别为97笔、63笔、58笔。
这背后,各地政府成立的产业基金成为融资主力。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有约20个省市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已超千亿元,规模最高的达200亿元。此外,2024年全国热门城市重点细分赛道投资繁荣度统计中,低空经济所在的航空航天赛道均进入前十。
“这些数据表明,低空经济正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融资数量的持续升温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未来我们认为随着行业发展不断成熟,低空赛道的投资关注度还会继续提升。”中国银河证券投资银行部大湾区总监丁和伟称,不过,目前低空经济领域IPO数量较少,原因一方面是受限于整个产业发展处于前期阶段,另一方面是近两年IPO审核趋严,未来预计较早能登陆资本的可能是零部件企业、应用于专用领域的飞行器企业等。
丁和伟认为,低空经济短期内将快速形成三个“一万亿”市场,其一是各类飞行器低空应用场景与服务新业态核心产业规模成长空间过万亿元;其二是拉动以通用机场、起降点、低空新型基础设施等相关产业链上下游投资空间过万亿元;其三是空中交通和飞行体验等消费变革拉动经济增长过万亿元。
易方达基金分析师郑玉衡认为,低空经济产业链最先受益的两大环节是基础设施建设和飞行器制造。而在应用环节,当前国内低空载客类作业时长约1.8万小时,占整个通用航空作业市场比例只有2%,未来通过eVTOL的应用有望激发巨大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