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夏子航)5月23日,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袁闯撰文表示,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爆发的前夜,以新能源、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在内的创新性科学领域发展日新月异。“金融体系是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立体化科技金融体系,实现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是我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重要抓手。”
近期,《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下称“《政策举措》”)出台,聚焦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市场等7个方面,提出了15项政策举措。
在袁闯看来,资本市场是科技金融的主阵地,在科技金融发展的“四梁八柱”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具体来看,首先,股权融资是科技金融的主力军。“股权融资是科技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特别是处于发展早期的小型科技企业,股权融资是帮助其实现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走向市场的关键支撑;在科技企业快速发展之后,上市融资对于其发展壮大、提升市场竞争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袁闯说。
袁闯表示,《政策举措》提出要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作用,对于企业发行上市方面,立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大框架,提出要集中力量支持重大科技攻关,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这表明在推动投融资均衡发展的背景下,未来对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会持续加大。
其次,科技创新债券融资有很大发展空间。“在政策大力推动下,预计未来我国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行与交易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速,这既能为各类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又能改善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品种结构、缓解当前固定收益投资‘资产荒’格局。”袁闯称。
此外,中长期资金将稳步进入资本市场。“从制度上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袁闯说。
袁闯表示,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科技金融体系有赖于一个稳定、健康、成熟的资本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与估值溢价。未来,在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基础上,股权、债券资金进入和退出科技创新企业的渠道将更加顺畅,有助于我国科技金融良性、健康运转,从而更好地推动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