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保险业推出了投保不限职业的“惠民保”普惠型产品,并且已经覆盖全国百余座城市;此外,保险机构还根据不同灵活就业人群的保障需求,定制化设计了“骑行保”“安业保”等商业保险
◎记者何奎
穿梭于城市街道的网约车司机、奔波于高速公路上的货车司机、骑行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员和快递员……这些灵活就业人群正是满足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车轮上的奋斗者”。
上海证券报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灵活就业人群由于自身风险较高、工作模式灵活、劳动关系模糊等特点,往往难以购买到合适的保险产品。为护航这些“车轮上的奋斗者”,部分保险公司已经针对灵活就业人群定制化设计保险产品,但产品的丰富度、普惠性、精准度仍有待提高。
保险产品多点“开花”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保险业推出了投保不限职业的“惠民保”普惠型产品,并且已经覆盖全国百余座城市;此外,保险机构还根据不同灵活就业人群的保障需求,定制化设计了“骑行保”“安业保”等商业保险。
今年4月,2025版“沪惠保”开启投保窗口,继续面向上海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开放,在坚持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健康状况的参保条件基础上,保费129元/人(据此测算每天仅需约0.35元)。
据记者了解,作为全国参保人数规模最大的惠民保项目,“沪惠保”由上海市医疗保障局指导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监督,四年累计参保人数已突破2600万人次,截至2025年3月底,累计赔付金额超22亿元。
为灵活就业人群提供多样化保险选择,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开发了“骑行保”“安业保”等保险产品。据该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网约车司机的“安业保”系列产品,可以为网约车司机在工作过程中的意外身故伤残、意外医疗提供风险保障。同时,该产品设置了阶梯式保额,可以满足不同参保人的不同需求。
“网约车司机工作强度大、面对的风险也多,如果有合适又实惠的保险,我当然愿意购买。”上海一位网约车车主陈先生向记者说。
据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车险方面,2024年该公司为网约车、货车司机等提供保障金额超9.3万亿元,覆盖超440万名司机和企业,累计赔付金额超180亿元,为“车轮上的奋斗者”保驾护航。此外,该公司针对网约车司机推出“平安心安·司机保”专属的意外保障,覆盖身故残疾、意外医疗、意外住院津贴等。
解决投保难、投保贵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由于灵活就业人群自身风险较高、工作模式灵活、劳动关系模糊等特点,传统的保险产品难以适配灵活就业人群保障需求,导致这类人群面临着保险覆盖率低、投保路径有限等问题。
“灵活就业人群投保难、投保贵,主要是因为传统保险模式和他们的工作特点不太‘合拍’。”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告诉记者,一方面,他们的职业风险比普通场景更高,比如网约车行驶频率高、外卖骑手户外作业多,而传统保险定价“一刀切”,没有精准匹配他们的实际风险;另一方面,他们的工作模式更灵活,比如按单接单、工作时间不固定等,但现有的保险产品大多是长期固定套餐,很难实现“按需投保”。
劳动关系模糊也是导致灵活就业人群投保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明看来,灵活就业人群因用工形式灵活且劳动关系模糊,难以适用传统社保体系。多数平台通过劳务派遣或外包形式规避用工责任,导致从业者需自行承担保险费用且成本较高。
为便利外卖骑手投保,保险公司与骑手业务平台积极开展合作。据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业务合作方面,该分公司已经与行业主要骑手业务平台开展合作,为骑手群体提供保险保障,并与骑手的接单关联,确保骑手在接单后即可享受保险保障。
探索“按需投保”新路径
在业内人士看来,完善灵活就业人群风险保障,保险业仍需从提升产品设计精准度、强化科技应用等方面着手努力,根据灵活就业人群的特点探索“按需投保”新路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表示,在产品创新方面,保险公司可以开发按单缴费的“灵活社保”,如允许单买工伤险,降低缴费负担;在政策支持方面,可以推动社保与商保衔接,试点“政府补贴+企业分担”保费模式,扩大覆盖面。
“数据共享机制还不完善,平台、监管、保险之间的数据互通存在障碍,影响了保险产品设计的精准度。”杨帆说,建议推动建立跨行业的数据共享平台,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打通关键信息,让保险更“懂”灵活就业人群的风险,有利于保险公司设计更加精准的保险产品。
赵明也建议,推动政策创新,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明确平台企业的保险责任,探索“劳动关系与社保分离”模式;优化保险产品,开发适配灵活就业人群的灵活险种,简化条款并加强理赔透明度;加强技术应用,利用AI和区块链提升风险评估与数据安全,同时通过宣传提升劳动者保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