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珂
5月22日,科技部副部长邱勇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近日,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以下简称《举措》),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加快破解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
金融资本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发展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然而,从实践看,由于具有规模小、抵押物不足、技术不确定性高等特征,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较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此次印发的《举措》,从科技创新的需求侧出发,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需求,从资本市场、创业投资、货币信贷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持续引导金融活水浇灌科技创新的沃土。笔者认为,有多项政策亮点值得关注。
其一,发挥资本市场的关键枢纽作用。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中信贷等间接融资占较大比例,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占比并不高,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资本市场也是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以及创业投资退出的重要渠道。
《举措》一方面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机制,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企业创新成长提供更加适配、更加包容的制度支撑;另一方面创新性地提出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为科技创新筹集长周期、低利率、易使用的债券资金。证监会也释放明确信号“持续优化科技企业境内上市的环境”“支持优质的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说明我国资本市场正加速向“硬科技”敞开怀抱。
其二,激活创业投资活力。创业投资是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重要力量。相比银行信贷,创业投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匹配度更高。
此次《举措》提出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发债融资等,将进一步畅通“募投管退”全链条流程。《举措》还提出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当前,国资是股权投资市场的主要来源,国有创投考核的“松绑”,有利于解决此前其“不敢投”的问题,让国资敢于投向有潜力、风险较大、回报周期长的硬科技项目。引导国有资本成为支持创业投资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其三,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环境下,大部分科技企业的成长仍然离不开信贷支持。
《举措》提出,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规模,优化支持范围和流程机制。这将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研发创新和设备更新提供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贷款支持。同时,《举措》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科技领域项目融资特点,进一步理顺内部贷款开展机制,“量身定制”的科技信贷服务无疑将提高中小科技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机会。
发展科技金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同发力。可以预期,随着《举措》的落地实施,我国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健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也将更为宽阔,加速“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形成,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