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担任文博会迎宾志愿者、演奏水平达钢琴六级的弹琴机器人、AI拍摄眼镜、AI陪伴玩具……在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上,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AI应用场景。据悉,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全场60多家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企业参展。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甲骨文破译、古城保护等项目纷纷迎来“数字新生”。
透过本次展会可以看到,当文化融合数字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模型和新型智能终端的推动下,展现出了新的活力,文化正加速向新质生产力方向发展,以“文化+科技”“文化+人工智能”的方式,展现出文化的新势力。
AI应用场景全面开花
当甲骨文遇上AI,古文明密码有望被破译。在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的文创中国展区,腾讯展示了“了不起的甲骨文”,通过游戏化互动、AI技术及线上线下融合机制,可以降低公众对甲骨文的认知门槛,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今年“文创中国”的含AI量拉满。展区设置了机器人和AI板块,吸引乐聚机器人、元萝卜机器人、新疆三力智能机器人、向上不凡科技、云天励飞、闪极科技、噜咔博士、浙大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来画科技等企业。
在文博会上,时空壶翻译机器人实现跨语种实时交流,噜咔博士AI拍学机为孩子生动讲解展品导览,蓝色光标的“华夏漫游”将带观众走进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与文化瑰宝,通过穿戴设备人机互联可实现人机同打咏春拳……在这里,观众可切身感受“未来已来”。
现场,云天励飞与闪极科技联合打造闪极AI拍拍镜被观众争相体验。闪极AI拍拍镜是2024年12月19日发布的国内首款量产AI拍摄眼镜,搭载1600万像素摄像头,两个扬声器,搭载录眸OS系统,可通过语音互动,可以拍照、录音、翻译、备忘提醒。“它可以翻译眼前的英语文章、记住停车位置、提醒吃药、根据眼前环境智能写作、计算热量等,几乎能够实现手机的全部功能。”闪极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9号馆,深圳市亿家亿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陪伴型AI玩具成为人气王。“今年是我们第二次参加文博会了,今年我们把‘AI+文创’和‘AI+陪伴’深入到了文旅、研学的场景中。”深圳市亿家亿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据介绍,今年文博会与亿家亿伴智能科技联合打造了AI时代IP,也就是文博会首款AI博览会吉祥物——AI小水滴。AI小水滴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基因,更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开创“AI+文创”“AI+导览”“AI+研学”三大创新模式,为全球博览行业数字化升级提供标杆范例。
AI激活文化新质生产力
据了解,本次展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集结优必选、元象、影石创新等60余家AI领域“顶流”企业,覆盖从底层算法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催生文化新业态。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数字经济与全球战略研究所所长曹钟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产业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正呈现出新的发展机遇。一是数字创意、游戏、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成为文化发展的新形态,满足了年轻一代的文化需求。二是文化消费正通过新一代智能终端作为载体,融入到终端消费,如以AI眼镜等智能终端,成为文化植入和文化发展的新载体。三是传统文化的IP化在加速,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新型智能终端等科技和产业的发展趋势下,传统文化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
“传统文化从过去刻板的文字、文物、传统的人工形象等方式,正全面转向数字化、沉浸式、IP化方向发展。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蓬勃崛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消费的新方式。”曹钟雄说。
据悉,近日发布的广东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多处地方提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例如,《关于推动广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采用4K、8K、高帧率、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拍摄制作且票房达到3000万元的影片,给予200万元奖励。《关于推动广东动漫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动漫影视行业积极融合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360°全景、全息、裸眼3D等高新技术,推动AI技术在内容译制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