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原料到配方设计,休闲食品行业正与健康理念展开全面较量,特别是后疫情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变得“既要又要”,在想要味蕾满足的同时还能保持健康,因此,当下零食品牌们的生意不是那么好做。
一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将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防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推动了食品行业加速向 “轻负担”方向迭代。另一方面,亿滋国际发布的《2024年全球零食现状报告》显示,在这个健康化趋势明显的时代,还有73%的人“宁愿吃一小份令人愉悦的零食,也不愿吃一大份低脂/低糖的替代品。”
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荷美尔亚太区总裁顾海江表示:“疫情前后的市场环境是完全不同的。疫情前只要有新亮点,消费者就愿意买单。但是疫情后消费者的要求变高了,不但要有品质、有品牌,还要有好的价格。所以我认为,疫情以后,更需要拿出更贴近当下消费者的一些新的产品,消费者才愿意买单。”
老金磨方CMO江侃岌也观察到,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可能会提升。在近日举办的FBIF2025食品创新展相关论坛上,他表示:“2019年-2021年是大家非常焦虑的时期,这种焦虑会带来生理上、感知上一些比较负面的东西,比如睡不好、压力大,可能会脱发。在这样的情绪环境下,如果正好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生理上、心理上的一些需求,就可能会火。而这一套逻辑在未来健康食品方面依然存在——首先在功效性方面有支撑,其次在情绪方面、场景方面是否能够持续创新、持续地满足也很重要。”
在零食中寻找令人愉悦的情绪价值,是后疫情时代消费者的一大需求,因此,不少品牌选择在口味上进行创新。
顾海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希望能够给年轻的消费群体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比如说这两年撸串是比较流行的,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把这种类型的产品放在包装里面,让他们随时随地都能够体验到这种类型的产品?再比如我们今年上市了‘小烤肉’,一个是辣味,辣味现在是全球最流行的风味,另一个是椰香风味,椰香风味来自东南亚,这几年许多年轻人对椰香风味的接受程度非常高。”
同时,健康化也是食品行业的大趋势,但作为品牌,在好吃和健康之间找平衡点并不容易。
“要找到中间一个点,且不断地去打磨这个点,然后让消费者能够感受到这个产品的确是比之前其他产品更健康一点。”顾海江举例,“比如说我们的鸡肉单片午餐肉,此前一般午餐肉基本是用猪肉做的,这款鸡肉午餐肉我们把它克重变得更小,一次不会吃太多,而且鸡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这样的产品也是符合当下消费群体需求的。”
在食验室创始人孙思达看来,健康和好吃并非不能兼得。孙思达表示,2023年左右,他感悟到,零食的第一性原理还是快乐,但这个“快乐”的解释是多元的。“我感觉健康、我感觉补充到了有益的成分、我感觉没有摄入一些垃圾的成分或者不好的添加,它也是快乐的构成。我们的产品都是高纤维的,我们大部分产品是高蛋白的,我们甚至有高蛋白、高纤维、零脂肪的薯片,包括高纤维、零脂肪的辣条。在未来,更低的热量、更干净的配料表、高蛋白或者高纤维,可能慢慢地会变成行业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