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到底还需不需要合资品牌?”这是随着合资品牌在国内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后,业内一直热议的关键问题。
近日,在2025中汽协会夏季媒体沟通会上,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向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表示,合资企业在华经历大浪淘沙,但头部企业仍能保持良好发展。因为这些头部企业的中国战略转变也非常快,从今年上海车展来看,跨国公司把新产品、新技术都带到了中国,而且在加快研发本土化的布局。
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的不断崛起,合资品牌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合资品牌市占率仍超60%,但此后便一路下滑,到了2024年,该数据跌至31.5%,今年前4个月,合资品牌市占率进一步微跌至31.3%。
在中国市场大踏步向新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合资品牌也显得有些“水土不服”,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甚至不到10%。
合资企业的快速衰退也引起了全球热议。今年五月中旬,在伦敦举行的FT汽车未来峰会上,Stellantis核心高管毕高诚(Maxime Picat)表示,他对外国车企在中国市场份额的流失程度感到“震惊”。他还警告称,尽管丰田、大众等品牌仍在中型燃油车市场维持高销量,但他认为外资车企在这一“最后据点”的优势“不会长久”,跨国车企想在中国保住地位相当困难。
但在付炳锋看来,虽然合资品牌市占率下滑至31.5%,但是一年在中国市场的总体量依旧接近千万辆,通用、大众、奔驰、宝马等头部合资企业在中国的战略非常明确,正在充分发挥中国“快”的竞争优势,向“中国创新,反哺全球”转变。所以中国市场将来还是一个开放的、中国品牌和世界品牌共同成长然后共同走向国际的一个大舞台。在这样的格局下,关税贸易战抵挡不住汽车行业变革的潮流,以及汽车行业国际化形势的进一步发展。
销量数据显示,在近半年(2024年11月~2025年4月)时间内,中国市场品牌销量前三中,比亚迪位列第一,合资头部品牌大众和丰田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另外,本田位列第七,奥迪、宝马、奔驰、日产分别占据了第11至第14的位置。
除此之外,在此次媒体沟通会上,中汽协方面也正式宣布,“2025中国汽车论坛”将于7月10日~12日在上海嘉定召开。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2025中国汽车论坛”以“提质向新,智赢未来”为主题,设置了可持续发展、市场消费、产业战略、动力电池、智慧出行、汽车人才、全球化、“一带一路”汽车出海生态、充换电、汽车测试和醇氢科技等一系列主题论坛。另外,闭门峰会、全球汽车技术发展领袖峰会、品牌向上论坛等板块作为中国汽车论坛独有特色,将传承并继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