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向新向实向未来”的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5月22日至5月25日在浙江宁波举行。本届博览会期间,2025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科技人才交流活动和创新合作智库圆桌会议举办。活动现场,国家科技评估中心联合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中国(城市)—中东欧国家开放创新合作指数(2025)》(以下简称:指数)。
指数显示,北京、上海在全国27座参评城市中综合得分位列前二,在面向中东欧国家的开放创新合作处于领先地位。深圳、广州、宁波等10个城市的得分排名属于高水平区,优势明显。
京沪是中东欧创新合作的先发城市
从本期指数来看,全国27座城市与中东欧国家开放创新合作的水平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其中,北京、上海仍位列前二,在面向中东欧国家的开放创新合作处于领先水平;深圳、广州、宁波等10座城市处于高水平区,优势明显;苏州、青岛、厦门等10座城市位列第三梯队,具有强劲活力;兰州、大连、哈尔滨等5座城市也各具特色,潜力较大。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主任聂飙表示,对比上期指数结果,除北京、上海和武汉三城外,其他城市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降。杭州、西安、义乌呈较大幅度进步;厦门、广州、宁波、苏州、青岛、长春等继续稳步提高;无锡、重庆、大连、哈尔滨、沧州等则应进一步加大与中东欧国家的创新合作力度。
聂飙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重构创新版图,中国政府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中国携手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跨区域多边合作平台,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大国外交与国际合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城市层面的开放合作已越来越多融入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划中,成为城市建设创新高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推动力。”聂飙说。
东道主宁波位列全国第五
宁波是本届博览会的东道主城市。指数显示,宁波综合指数排名升至第5位,较上一轮发布提升1位,其中开放沟通与交流方面位列第3位,合作成果与实效排名快速攀升至第7位,但在创新实力与生态方面仍有进步的空间。
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岩表示,科技的未来在青年,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近年来,宁波积极构建具有本市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希望各方持续加强新兴产业领域创新研究以及共同促进青年科技人文交流合作,推动形成区域间高质量创新生态系统,持续推进青年友好发展型城市建设。
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楼学军表示,作为“创新大省”的浙江,研发投入强度、区域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均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稳居第一方阵。他强调,推进与中东欧国家的科技合作,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合作典范。
活动期间,黑山副总理布迪米尔·阿莱克西奇表示,“2025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科技人才交流活动”是一个强化科学、技术和创新合作的关键机制。该机制不仅为各国研究员、创新者和教授搭建了跨国协作平台,促进知识共享与经验交流,还通过深化伙伴机构间的合作网络,推动科技领域的智力融合与创新突破。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应凝聚合作共识,共同把握新兴技术发展机遇,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深化科技创新合作。”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副司长常健提出,双方要充分发挥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互补优势,通过技术转移、项目孵化和人才培养等务实举措,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