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由上期所和中金所共同主办的2025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在上海期货大厦举行。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本届论坛以“探索中国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主题,汇聚了来自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产业企业及国际市场的嘉宾,共同探讨衍生品市场如何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深化对外开放,以及在全球定价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22日上午召开的主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研究员李正强发表了主题演讲。与会学者和专家结合宏观经济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大宗商品市场未来发展格局,聚焦期货市场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实体经济中迈向“世界一流”等话题展开研讨。
22日下午的上衍钢铁论坛,以“新动能·新场景·新视野——全面深化钢铁期货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钢铁产业与衍生品市场的深度融合,围绕钢铁工业运行趋势、金融衍生品应用及低碳智能化转型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主论坛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新动能澎湃,成为我国穿越周期的核心力量
22日上午的主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作主题演讲时表示,外部环境变化是近年来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
他认为,今年是复杂之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虽然其关税政策超出全世界想象,但政策的推演路径和对中国的冲击强度具有不确定性和博弈性。另外,科创与中国再估值效应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下,我国新动能澎湃,成为穿越本轮周期的核心力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研究员李正强:丰富期货产品,加大期市对外开放
“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未来发展壮大还有赖于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研究员李正强在主论坛上表示,在新形势下,我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不确定性持续上升。具体来看,还面临技术变革冲击、新能源革命及数字货币和虚拟资产交易加速发展。此外,还面临世界衍生品市场格局加速调整、全球期货期权交易日益向亚太地区集中、国际衍生品市场面临金融回归、碳排放与数字资产交易的新趋势。
李正强表示,虽然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盘牢固,但挑战依然存在,应对不确定性不可掉以轻心。不过,中国式现代化与金融强国建设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总体来看,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新任务是进一步促进其功能发挥,而这与市场结构紧密相连。
“因此,需要完善期货市场体系、丰富期货产品体系、加大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提升产业客户参与度,以及提升中国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他说。
上衍钢铁论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钢铁产业与期市正在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在22日下午的上衍钢铁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表示,十多年来,钢铁企业从关注、认识期货市场到理解运用,一些钢铁企业利用期货工具有效规避了生产经营风险。随着期货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期货市场对实体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钢铁期货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期货定价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总体来看,钢铁产业与期货市场正在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上期所副总经理张铭:全面深化钢铁期货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
上期所副总经理张铭在上衍钢铁论坛上表示,在“双碳”目标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可持续发展空间广阔。自2024年以来,在中国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大力指导下,上期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期所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企业关切的交割品牌、交割仓库、合约连续性等问题广泛调研,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钢铁期货高质量发展。
他还表示,当前,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摩擦频发,钢铁行业承受着来自市场、环境和转型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上期所将继续扎根实体,锚定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的目标,全面深化钢铁期货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助力我国钢铁工业稳健运行。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副主任刘彪:市场对板材的需求持续增长
在上衍钢铁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副主任刘彪分析了中国钢铁工业的运行现状。
刘彪介绍,自2009年螺纹钢期货上市以来,钢铁行业经历了16年的快速发展与调整。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0.65亿吨的历史峰值,但此后逐年下降,2024年降至10.05亿吨,累计减少约6000万吨。
刘彪认为,尽管粗钢总量下降,但品种分化明显。螺纹钢产量从2020年的2.66亿吨降至2024年的1.95亿吨,减少7000万吨;而热轧卷板则增产约9500万吨。这一趋势与上期所的持仓量和成交量变化相符,表明市场对板材的需求持续增长。
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旭:黑色系期货品种已覆盖全产业链
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旭在上衍钢铁论坛上表示,2014—2023年,我国钢铁价格经历了多个周期性波动,钢材现货价格宽幅震荡。这种宽幅震荡的背后,是宏观经济周期、供需矛盾、政策调控(如环保限产)及国际大宗商品联动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螺纹钢、热卷等钢材产品的金融属性增强,影响钢材现货市场价格的因素更加错综复杂。
针对黑色产业链的金融化趋势,张旭认为,近年来,随着黑色商品金融属性不断增强,相应的衍生品市场也在持续发展,黑色商品期货品种已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并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期货在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现货业务的结合也更加紧密。套期保值是结合现货交易的操作,实际上是规避现货交易风险的行为,目的是将不可控风险转换为可控风险,从而实现稳健经营。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周君芝:全球处于科技突破和应用爆发的临界点
在上衍钢铁论坛上,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周君芝基于对全球格局的深度观察,阐述了重塑中长期投资的五大主线:一是贸易战的变化,当前关税博弈已超越单纯的税率调整,实际上是全球经贸秩序和金融条件的根本变化。二是聚焦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需格局。三是国内需求增长模式和财政货币调控框架或要发生变化。四是美国经济“例外论”,虽然美股过去两年表现一枝独秀,但今年以来美股震荡波动预示着“美国例外”逻辑正在发生变化。五是全球科技革命的临界点,当前全球正处于重大科技突破和全面应用爆发的临界点。
钢之家创始人、董事长吴文章:2025年我国钢材市场资源供应相对充裕
钢之家创始人、董事长吴文章在上衍钢铁论坛上对2025年中国钢材市场形势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1—4月,我国粗钢产量保持平稳增长,但粗钢资源供应量有所下降,而钢材产量和资源供应量则出现大幅度增长,钢材出口仍维持较高水平。后期市场主要面临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当前的市场条件不足以促使钢厂加大控产力度,预计二、三季度粗钢和钢材产量继续维持高位;二是行业限产政策的具体措施及执行力度对钢铁产量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总体来看,2025年我国钢材市场资源供应相对充裕。
今日时评
谱写上海衍生品市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循浦江之畔,行万里河山。驭东海之风,入世界之林。
新时代新征程上,上海衍生品市场通过涵盖金属、能化、航运以及金融等产品的“上海价格”连接全球,成为“一带一路”资源融通的桥梁。
2023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期所时强调,上期所要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为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出更大贡献。这为上海衍生品市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4年10月,国办转发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5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求是》杂志刊发题为《奋力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署名文章……这为上海衍生品市场高质量发展规划了清晰路径。
中国证监会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建立“五个中心”协作工作机制,推动上海衍生品市场与“五个中心”联动发展、协同共进。这吹响了上海衍生品市场以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号角。
一年多以来,上海衍生品市场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品种有突破、功能有深化、运行有保障、价格影响力有提升。
上期所成功上市铅、锌、锡和氧化铝期权,实现有色金属期权全覆盖,即将推出铸造铝合金期货与期权;授权大阪交易所使用天然橡胶期货交割结算价。中金所积极推动科创50股指期货和期权、国债期权研发工作。境外投资者通过多种方式运用金融期货和期权进行风险管理。
如今,“上海价格”在全球已具有一定影响力,被广泛用于跨境贸易定价参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参与。上海衍生品市场不断加快品类拓展,健全品种序列,融通全球资源,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5月22日,上期所与中金所共同举办的2025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拉开帷幕,政府与企业、期货与现货、境内与境外嘉宾齐聚一堂,畅谈上海衍生品市场的现在和未来,感受市场发展的最新脉动。
近万里者不骄,行大道者不孤。一个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上海衍生品市场正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