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招用2025届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16到24岁登记失业青年的本市企业和社会组织,符合条件的按每招用1人1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以“免申直享”方式发放。
这项用人单位招聘沪上高校毕业生的相关优惠政策,是今天(22日)上海正式出台的29条具体举措之一。在2025届高校毕业生升至24.6万人、今年就业季“百日冲刺”之际,全市12个委办局共同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不断提升工作力度与温度,汇聚政府资源精准发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政策性岗位持续扩容,面向毕业生岗位比例至少60%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中共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市相关单位发布的这一《通知》),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工作持续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倾斜。在本年度事业单位招聘总量不低于上年水平的基础上,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数不少于公开招聘岗位总数的60%。2025年提供“选调生”“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岗位超1000个。鼓励各区加大优秀高校毕业生人才储备力度,加大中小学教师招聘力度。在沪市属、区属国有企业年度校招计划中,按一定比例录用本市高校毕业生。
同时,市场化岗位也深化激励。上海鼓励各类用人单位积极加大招聘力度,支持中小企业进校开展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行动,办好“‘百城千校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中小企业百日招聘”“优企进校招才引智”“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汇聚更多岗位资源。
多样化全覆盖扶持,重点领域可享“居转户”缩短年限
上海就业帮扶多样化、全覆盖,全市各相关单位主导的“求职能力实训营”“马兰花计划”“海鸥计划”“宏志助航计划”等活动,将精准提升不同高校毕业生人群就业能力,向脱贫家庭、低保家庭、残疾毕业生优先推荐岗位、组织培训。例如,市委社会工作部加强街道、乡镇以及居民区社区工作者力量配备,招聘名额向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倾斜。又如市发展改革委等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本市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五个新城、南北转型、崇明生态岛等重点区域就业创业,对在重点区域就业并符合相关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等人员,其可按规定享受居转户缩短年限、居住证积分专项加分等政策。
上海同时深化“政校企”合作,协同建设一批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鼓励支持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据悉,高校毕业生可在本市认定的见习基地进行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就业创业见习,并按规定享受见习补贴政策。
创新创业贯通链条,3年内每户每年税费减免2.4万元
求职季各种补贴“真金白银”。上海持续实施一次性求职补贴政策,如毕业年度内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享受一次性求职补贴。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本市初次灵活就业,并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也可申请社会保险补贴。此外,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学年取得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还可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提升补贴。
自主创业方面,新发《通知》明确毕业生创业可享3年内每户每年2.4万元税费减免,首次创业一次性补贴8000元,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雏鹰计划”提供首期还款宽限期6个月。另外,上海放宽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允许其在未清偿助学贷款、消费贷等其他贷款的情况下,申请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鼓励市、区两级创业孵化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定时段的免费场所和服务。在开展创业项目垂直路演、融资推介双选会等融资服务活动中,为大学生创业者争取多渠道融资支持。
安居保障专项行动,保租房“小户型、低租金、配套全”
留沪就业有其屋。上海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毕业季进校园安居保障专项行动,加快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在沪就业高校毕业生多样化、多元化住房需求;供应“小户型、低租金、配套全”保障性租赁住房,定向保障在沪就业的住房困难高校毕业生;重点区域配套“落户+安居”政策,让高校毕业生安心就业、安居乐业。
上海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推动职住平衡的人才安居规划,支持各类园区和龙头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缓解高校毕业生住房问题。统筹优化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加大就业和安居的支持力度。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政策组合拳落地,形成“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四方联动机制,促发多部门协同攻坚与社会合力深化,为青年人才留沪安居、高质量发展铺就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