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
记者了解到,近日,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以下简称《政策举措》),聚焦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市场等7个方面,提出了15项政策举措,既有存量政策的迭代升级,也有增量政策的创新供给。
推动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实践落地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表示,《政策举措》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推动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比如,为创业投资“引流”“疏堵”,提出发挥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鼓励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参与创业投资等措施;为进一步强化科技信贷支持,提出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等。
邱勇表示,希望通过《政策举措》的深入实施,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效果:一是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长效投入机制;二是建立面向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金融支持安排;三是着力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政策举措》提出推动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实践,邱勇表示,《政策举措》提出要推动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实践,主要是要在区域落地。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目前有两类,一类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目前中央确定了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3家;另一类是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目前确定了成渝地区、西安、武汉3家。
“三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三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发挥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源丰富的优势,率先破解科技金融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要在市场化法治化的轨道上先行先试有关科技金融的创新政策,探索出科技金融新的路径和新的模式。”邱勇说。
科技创新债券超2500亿元
《政策举措》提出,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目前市场各方响应积极,多家机构已经注册或者已经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现在已经将近有100家左右的机构在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已经超过了250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在3类发行科创债券的主体当中,最需要给予支持的就是股权投资机构。”朱鹤新表示,股权投资机构在支持科技创新,特别是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股权投资结构是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重要力量,但股权投资机构本身是轻资产的,长投资周期的,靠自身发债融资期限比较短,而且融资成本也比较高。所以,要解决期限短、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债券市场科技板将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通过担保增信、直接投资等方式,同时也加强与地方政府、市场增信机构合作,共同分担债券投资人的违约损失风险,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为激励创投行业提升服务能力,工具将重点支持排名靠前、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
沪深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同比增长超40%
在支持科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方面,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表示,证监会以科创板、创业板一系列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关键制度创新,破解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资本市场改革效应在不断放大,支持科技创新的产品、工具和服务体系持续健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正在加速形成。”严伯进说。
具体来看,发行上市的条件更加包容适配。
新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已接近2700家,市值占比超过了4成。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当中,超过9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都形成了上市公司集群,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的代表性“硬科技”企业实现了上市融资。
科技企业并购重组更加活跃。“并购六条”发布以来,上市公司积极谋划并购重组,实现转型升级和产业整合。目前,沪深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的一共有1400余单,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重大资产重组170余单,同比增长超过220%。尤其在这当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约650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超过80单。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支持科技创新也在持续发力。注册制改革以来,有九成的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还有超过半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都获得过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这样的市场生态逐步形成。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目前在投项目超过了10万个,在投本金超过了4万亿元。
债券市场直接融资作用也在不断凸显。目前,交易所债券市场已经成为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科创债累计发行1.2万亿元,其中2024年一共发了539只,发行规模0.61万亿元,同比也是增长了64%,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
在科技企业境外上市方面,严伯进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已经完成了242家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备案,这当中有83家为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
近期批复第三批6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为了让科技企业获得更多的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支持,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介绍了科技金融4项试点。第一个试点是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先后将试点范围,从上海扩大到全国18个城市及其所在省份,目前签约意向金额突破了3800亿元。
第二个试点是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前期最早一批是500亿元,第二批试点1120亿元,近期我们还会批复第三批600亿元试点规模,三批合计将达到2220亿元。
第三个试点是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允许部分银行在18个城市开展试点,将并购贷款的期限从7年延长到10年,贷款占并购资金的比例从原来的60%提高到80%,目前所有的试点银行都已经全面落地。
第四个试点是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总局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推进试点,主要是解决知识产权登记、评估、处置等方面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