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驻京记者宋华)今年3月,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5月22日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相关发布会上表示,截至5月21日,整治的问题涉案金额3.35亿元,为企业挽回损失9881.35万元。深圳市行政执法监督码系统及深圳龙华区“柔性执法”机制在发布会上被肯定。
胡卫列表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检查的意见》实施近半年来,应急管理部等有关部门积极制订出台本行业的检查标准、检查频次上限等等。各地区积极探索联合检查、“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非现场执法等一系列创新做法,有效提升检查精准度,大幅度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检查。如深圳市打造行政执法监督码系统,成效显现,以该市光明区为例,2025年以来,入企次数由3323次减少到1135次,下降了65.84%。
同时全面清理存量涉企收费政策,及时更新收费目录清单,并严格开展新政策的合规审查,杜绝违规收费政策“带病”出台。“积极推动《价格法》的修订,加快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明确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以制度刚性震慑违规收费行为,构建常态化监管法规体系。”市场监管总局专员嵇小灵说。
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局长刘波表示,司法部正在研究制定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坚决杜绝不具备资格的人去执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已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了1140条线索,处理相关人员1068人。”
如何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刘波表示,目前很多地方在积极探索柔性的执法方式,优化执法理念,坚持执法和服务相结合。实践中一些地方出台了免罚或者不罚的清单,如深圳龙华区建立了“柔性执法”机制,对主动自查自纠的轻微违法企业,开通了免罚清单绿色通道。“实践中的这些探索,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